穿著紅馬甲的企業辦稅人員正進一步學習涉稅業務。泉州臺商區稅務局 供圖 東南網5月13日訊(本網記者 謝玉妹)在泉州臺商投資區行政服務中心的辦稅服務廳,經常能看到穿著紅馬甲的志愿者正在指導辦稅人進行相關業務操作。其實,這些稅務志愿者同時也是當地企業的辦稅人員。 “讓辦稅人指導辦稅人”是泉州臺商區稅務局今年4月以來開展的特色志愿服務活動。 招募企業辦稅人 服務辦稅同行 為深入落實2021年“便民辦稅春風行動”“我為納稅人繳費人辦實事”活動,泉州臺商區稅務局年初便計劃啟動“海絲稅務”服務志愿團隊,組織一批稅收志愿者“進大廳”“走網路”,宣傳稅收知識,輔導納稅人解決日常稅收申報中的疑難。 “但對稅務局而言,什么樣的志愿者比較合適呢?高校學生還是稅務局工作人員?我們把目標瞄向了區內企業的辦稅人員。”泉州臺商區稅務局副局長黃華澤認為,如果志愿者本身是辦稅人員,經歷過涉稅業務從“不懂到懂”循序漸進的過程,可以更好地理解、引導、幫助企業版稅人。同時,同為企業辦稅人員,有許多共同語言,能較好地縮短溝通與服務的距離,讓辦稅人員更有親切感。“這種開門見山的志愿服務方式,更能體現稅務的服務溫度。” 讓企業辦稅人員充當志愿者,指導其它企業的辦稅人員辦理涉稅業務,這在福建省還是首創。令臺商區稅務局意外的是,這一提議竟得到不少企業的積極響應。泉州臺商區內共29家重點稅源企業、40余名涉稅專業人士參與“海絲稅務”志愿服務活動,社會志愿服務力量得到進一步弘揚。 “穿上這身志愿者馬甲,從‘被服務者’轉變為‘服務者’,我感受到了肩上的責任和心間的自豪。”第一次穿上志愿者紅色馬甲的福建友臣實業有限公司辦稅人員陳永珍如是說。 據了解,稅務志愿者們每個工作日都會輪流到辦稅服務廳的自助辦稅區進行志愿服務,截至4月底,已服務近500人次。 “海絲稅務”志愿者正在指導辦稅人員辦理業務。泉州臺商區稅務局 供圖 推廣電子稅務局 讓納稅人少跑腿 志愿者們除了開展辦稅繳費引導、線上咨詢預約、政策解答、公益宣傳和意見收集等志愿服務外,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引導辦稅人員通過電子稅務局辦理涉稅業務,讓更多納稅人繳費人認識、了解,并使用電子稅務局,盡量實現“信息多跑路,納稅人少跑腿”的目標。 電子稅務局號稱納稅人身邊的“辦稅服務廳”,可辦理220多項日常涉稅業務。“除了一些無法實現、必須到辦稅服務廳來的個別業務,大部分業務都可在線上完成辦理。”據黃華澤介紹,截至4月底,使用電子稅務局辦理涉稅業務的比例已經近達98%,成效明顯。 為進一步推廣電子稅務局,臺商區稅務局還通過直播、宣講、有獎競猜等多種方式進行宣傳。如今,臺商區稅務局的辦稅窗口已經從原來的10個減少到5個,辦稅人員被集中引導到自助辦稅區域,在納稅人和繳費人不斷上升的同時,進廳人數反而不斷下降。 “接下去,我們會嘗試引入社會中介機構、政府單位財務人員等,加入我們的志愿服務團隊中。”黃華澤表示,“海絲稅務”服務,一方面提高了志愿服務者們的稅收專業知識技能,另一方面也為稅務局精準鎖定納稅人需求提供信息傳遞橋梁,傳遞惠民利民好聲音,切實把為民辦實事講精彩、把為民做好事講生動、把為民解難事講深入。 值得一提的是,為解決納稅人繳費人在辦稅過程中的疑難雜癥,臺商區稅務局還在辦稅服務廳建立“海絲微稅堂”工作室。“海絲微稅堂”工作室成員由區稅務局各科室的業務骨干組成,可以說是臺商區稅務局涉稅服務“最強大腦”精英團隊。納稅人繳費人日常涉稅工作中遇見的復雜業務將由工作室逐條梳理,“專家會診”逐項解決。 據泉州臺商區稅務局第一稅務所負責人曾偉波介紹,“海絲微稅堂”工作室每周對外開放兩次,計劃模式成熟后,復制到區內各個行政村和園區的便民服務點,為更多納稅人排憂解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