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課程思政是高職院校構建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和高水平育人體系的有效切入,也是健全“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徑。近年,高職院校積極落實課程思政建設舉措,雖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改革意識尚處低端、動力不足、不善于將專業課程與思政知識相結合、課程思政建設缺乏資源交流平臺、課程思政品牌建設不強、課程思政體系設置不完善等問題。為推進高職院校課程思政與教學融合實踐現提出以下建議:1、增強專業教師課程思政意識;2、激發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建設動力;3、提升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4、搭建課程思政資源平臺;5、加強學校課程思政品牌建設;6、健全課程思政體系設置。 一、前言 自2014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課程思政的概念,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課程思政的重要性,課程思政建設就成為全國許多高校研究的重點。當前,思想政治教育越來越注重采用循序漸進的滲透式教育的方法,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受到有效的教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把思政元素貫穿并滲透于教育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和各個方面,通過多角度來全方位提升學生的思政素質、人文素養和專業知識。課程思政已成為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 二、高職院校課程思政與教學融合實踐現狀及問題 1、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改革意識尚處低端 長期以來,部分教師特別是專業課教師對思政教育存在一定的認識誤區。他們未能很好的厘清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之間的關系,在主觀上缺乏將課程思政融入在授的專業課教學的主動性,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應由思政教師和輔導員負責落實,與自己沒有直接關系。專業課教師對課程思政持被動接受態度,在推進課程思政改革方面略顯吃力。 2、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動力不足 專業課教師本身需要承擔著較為繁重的教學、科研任務,對他們而言專業課程思政元素的開發與課程設計需要投入時間、經歷,在客觀上存在一定的難度。同時,課程思政與科研和專業教學相比課程思政的投入與產出比不高,教師主動推行的意愿不強,動力不足。專業課教師對課程思政缺少主動融合意識,學習課程思政改革的相關理念積極性不夠,制約了工作合力的真正形成。 3、專業課教師不善于將專業課程與思政知識相結合 專業課教師一般主要側重于對本專業相關資訊的關注,對廣泛的社會背景、國家大政方針并不精通,也忽視了對其中的思想道德元素、人文素養等進行挖掘。在課堂教學中也是直接將提高學生專業知識儲備作為首要追求目標,不善于將專業課程與思政知識相結合。 4、課程思政建設缺乏有效資源平臺 課程思政的建設目前大多是依靠某些老師的努力,尚未以專業或者課程為單位進行資源整合與融通。學院能提供的資源大多是針對本學院的專業設置的與專業知識和教學相關的素材。專業課教師的思政素材主要借鑒黨支部和學工團隊的相關材料,內容屬于比較寬泛的、針對性不強,兩者分散發展,沒有進行歸整融合。 5、校級課程思政品牌建設不強 高職院校在課程思政建設方面停留在追求的普適性,沒有根據自身的辦學思想、辦學理念、辦學模式、學科優勢、專業布局等確定課程思政建設的價值取向,明確學校課程思政的最終目標和具體著力點,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缺乏自己的特色。 6、課程思政體系設置不完善 課程思政需要學校將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延伸至所有課程,使各學科各專業形成育人合力,辦學特色的彰顯也要通過課程思政體系才能得以彰顯。高職院校在構筑課程思政工作體系時,沒有充分考慮課程思政內容,沒有將思政要求與專業課融合,在課堂教學評價標準上體現的也不夠,導致課程思政成為要求上的“硬任務”、考核上的“軟指標”。 三、對策建議 (一)增強專業教師課程思政意識 要將課程思政內容納入教師崗前培訓、在崗教育、教學能力培訓和師德師風培訓中,促使教師有意識地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教學中。要完善教師考核制度,建立對課程教學效果的多重考核標準。一方面要將對教師的課程教學評價從單一的專業維度,向價值引領、能力培養延伸,提高對課堂育人效果的評價比重;另一方面要改革學生的課程學習評價方式,把人文素養、職業勝任力、社會責任感等多維度教學目標納入學生的課程學習評價。 (二)激發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建設動力 首先,建設課程思政系列特色課程。通過支持與鼓勵各院系、專業根據學校辦學定位、培養目標和學科專業優勢,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開發以專業課程為支撐的課程思政系列特色課程。第二,設立課程思政專項教改項目。學校教學改革項目立項時,設立課程思政專項教改項目,在經費上予以重點支持。第三,開展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大賽。以賽促思,以賽促學,以賽促改,通過比賽挖掘教學新秀,培養教學名師,打造優秀教學團隊,在全校營造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良好氛圍。 (三)提升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 教師是提升課程思政教學質量的決定性要素。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急需培養高水平的課程思政教師隊伍。在教學能力方面,要針對專業課教師開展富有針對性、示范性的課程思政教學指導,形成常態化的集體備課制度、教學激勵制度。在教學方法上,相同專業背景下的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應該要盡可能統一和完善。在其他資源的配置上,要注重在知識的講授和思政元素的設計上進行創新。 (四)搭建課程思政資源平臺 通過搭建“專業課程思政工作室”等平臺構建不同學科體系間教師的交流溝通機制和智庫共享資源,確保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在立德樹人實踐中落地生根。專業課教師與思政教師的思想碰撞更容易發掘新的思政元素,收集更多課程思政切入點,對今后的課程思政建設有重要意義。 (五)加強學校課程思政品牌建設 高職院校的課程思政應當在找準學校定位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要結合高職專業分類和課程設置情況準確定位,努力做到“一校一品”。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學校特色的凸顯使學生更容易明晰自身的優勢和特點,也更有針對性地指導自己未來職業發展道路,有利于學校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德技并修”精神。 (六)健全課程思政體系設置 課程思政育人目標將有機融入課程目標,體現在課程標準、教案設計、課堂知識點和課堂教學等各個環節。一是在課程教案和知識點設計中,將愛國情懷、民族自信、法治意識、職業操守、誠實守信、工匠精神、嚴謹求實等要素融入具體的教學內容之中。二是在課堂教學環節,在課堂引入、課中講解、課后拓展等環節結合實際教學情況,靈活開展思政教育。三是在課程評價環節,對照課程目標設定的思政教育要求,注重對學生開展形成性學習評價。 在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思政教育已不再是思政教師的獨角戲,而是要思政課教師與各專業課教師協作完成。通過大家的努力共同將思政教育融入到專業課程教育中,讓思政教育自然而然地滲入學生的思想、學習與生活中,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實現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同向同行”的目標。(作者:曾嬌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