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全藝(前排左一)在蓬萊鎮上東村調解鄰里建房糾紛。安溪縣司法局蓬萊司法所供圖 東南網4月27日訊(通訊員 吳福寶)22年來,他調解各類矛盾糾紛235件,調解成功率達99%,多年的信訪件在他手上一一化解。這是安溪縣蓬萊鎮調委會專職調解員劉全藝從事人民調解工作以來最值得驕傲的成績。現在村民時興一句“有事找全藝”。2000年參加工作以來,不管是擔任村級調解員還是鄉鎮專職調解員,他總是一如既往、不忘初心,化解鄉村矛盾糾紛。 調解用“三心” “群眾糾紛無小事,‘小疙瘩’往往引發大矛盾”。生長在農村、工作在農村的劉全藝深知做好基層調解工作必須保持“細心、真心、耐心”。 扎實的基層工作經驗讓劉全藝養成細心對待工作的好習慣。每次在調解具體案件中,他總能抽絲剝繭發現當事人背后的社會關系,再利用相關社會關系來有效化解矛盾糾紛。例如,在一次鄰里糾紛調解現場,他細心地發現當事人在發言前眼睛總是看著出嫁的女兒,這說明女兒在家庭里的分量很重。后來劉全藝通過這一突破口,先做通女兒的工作,最終順利調解成功。 使命在心,責任在肩。多年來,劉全藝用真心真情感化矛盾雙方當事人。例如,2021年3月,林某全建房影響角落公路通行,被鄰居楊某明反映到“書記鎮長專線電話”,鄰里反目,惡言相向。在劉全藝多次上門調解、多方周旋處理下,雙方同時做出讓步,最終化解矛盾。至今,雙方當事人每每遇到劉全藝下鄉,都會熱情約他一起泡茶。當事人笑稱:當時多虧了全藝真心真意為我們考慮,才有現在一起話家常的和諧局面。 劉全藝在人民調解中認真聽取群眾訴求,耐心解答群眾疑惑。今年2月6日,安溪縣蓬萊鎮新美村村民馬某國(男,63歲)帶孫女(馬某容,8歲)前往自家田地干農活,途經新美村水電站引水渠時,孫女馬某容因欲摘水渠邊的菜花不慎滑下落水,馬某國救孫女心切下水搶救,兩人均不幸意外身亡。事發后,悲慟萬分的死者親屬聚集30多人討要說法。劉全藝接到通知后,火速趕往現場,主持調解。在安排死者近親屬照顧死者家屬的同時,劉全藝耐心向雙方解讀相關法律規定,盡量給死者方多爭取一些補償。經過三天的耐心調解,最終廠方代表同意一次性賠償死者家屬馬某國、馬某容兩人喪葬費、死亡賠償金等各項費用共計人民幣85萬元,錢款當面付清。 堅持學習 貼近實際 主動學習、不斷更新法律知識是一名合格調解員必備的素養。劉全藝喜歡《調解有一套》《金牌調解》等電視欄目,“晚上堅持學習民法典等法律法規。”劉全藝說,這些欄目通常邀請矛盾雙方當事人進入演播廳,讓主持人和人民調解員為當事人排憂解難,涵蓋法律、道德、習俗、親情等方方面面。從中不僅能學到法律知識,還貼近工作實際,能洞察調解方法。 經劉全藝解開的建房糾紛、婚姻糾紛、鄰里糾紛、工傷賠償糾紛等已經數不清有多少。他常說:人民調解要參透農村風俗、風土人情等,細心觀察、真心對待、耐心解答,才能巧化“小疙瘩”。2017至2019年,他連續三年被安溪縣法院評為優秀人民陪審員,2021年被評為泉州市四級調解員。 劉全藝的調解工作不僅受到組織肯定,也得到群眾贊許。去年11月,蓬萊鎮聯盟村林某與郝某因相鄰共用通道澆注水泥引發糾紛。劉全藝從白天到晚上耐心做雙方思想工作,終于促成雙方達成協議。“從白天到黑夜不懈努力,盡職盡責。”村民李某月在村級聯絡群寫道:“人民調解員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村民們紛紛為劉全藝點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