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6月15日訊(通訊員 黃藝星)“各位組員,下面進入‘飛花令’環節的角逐。這一環節的比賽規則是……”聽著主持人這一番激情四溢的話語,您可別以為這是《中國詩詞大會》的模仿秀。 日前,在安溪縣委巡察二組駐地——西坪鎮黨委提供的一個會議室里,正在進行的是一場關于政治巡察理論學習的測試賽。只不過為了寓學于樂,該巡察組副組長謝志龍提出了借鑒《中國詩詞大會》形式開展學習競賽的主意,并擔任賽事的主持人。 只見“飛花令”比賽現場上,一輪以“政治巡視”為關鍵詞的必答題,巡察組的幾名成員輪番說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巡視政治定位重要論述、重要指示批示的“金句”;又一輪以“政治監督”為關鍵詞的搶答題,巡察組成員爭先恐后舉手誦出關于政治監督核心要義的論述……小小的比賽場內氤氳著濃濃的政治“三力”。 今年全省巡視巡察機構開展“能力作風建設提升年”活動以來,安溪縣委巡察機構全員投入其中,在謀劃制定安溪縣的實施方案過程中,縣委巡察辦主任章添才心里想的是:“雖然不能走標新立異的花哨之路,但一定要結合安溪巡察機構的實際,推出若干有地域特色的動作。要拿出做‘鐵觀音’的細致用心,深耕隊伍能力,焙制優良作風。” 巡視巡察之劍,是黨之利器,國之利器。巡視巡察干部是“劍客”,“劍客”的“武功”決定了利器的鋒芒,既要有“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的斗爭精神,更要有“舞劍若風、一劍封喉”的霜刃之藝。這無疑對巡視巡察干部提出了“內外兼修”的時代要求。 如果說,巡視巡察理論、業務知識的學習,是“內修”的功課,旨在“文明其精神”。安溪縣委巡察二組的“飛花令”測試賽只是學習的一種形式,更為豐富、更易為巡察干部接受的學習形式始終是安溪縣委巡察辦的探索目標。今年以來,安溪縣委巡察辦組合推出了系列新學習形式,包括“每日復盤”“讀給你聽”“讀書分享會”等等,通過一個個小平臺,讓枯燥的學習活起來。 夜晚的山村靜謐深邃,在虎邱鎮駐地,安溪縣委巡察三組組長王堅正在主持每日一次的復盤學習會。“大家剛才匯報的問題,有的還是存在純業務的傾向,缺乏從政治上進行分析。”王堅在點評時說,“下面,我們共同來學習領會一段中央巡視辦領導在有關培訓會上對政治與業務關系的解讀。”工作點評加上理論學習的做法,在安溪縣委巡察組現場巡察期間已成為常態,大大加深了巡察組成員特別是首次參加巡察工作的成員對巡察政治屬性的理解。“這種邊工作邊學習的方式,每天增長一點知識,所獲得的比坐在會場里聽2個小時的課還要牢固。”第一次被抽調參加巡察的鄉鎮紀委干部小林這樣感嘆道。 巡察組每天的工作時間長達10多個小時,這對巡察干部的精力、體力是一種挑戰。安溪縣委巡察辦提出了“外練筋骨皮”“以野蠻其體魄”的“外修”要求。 縣委巡察一組在巡察尚卿鄉期間,每天晚飯后,只要天氣允許,組長李承軍就帶著巡察組的同志在沿溪步道上快步走或者到駐地的后山登山一個小時左右。 縣委巡察二組每周開展2-3次羽毛球雙打比賽。“我們的羽毛球雙打不分男雙、女雙還是混雙,目的是在鍛煉身體的同時,讓巡察組成員從雙打的配合得失中,感悟巡察工作中同志間既有分工更需協作的重要要求。”巡察組組長鄭安民這樣解釋雙打比賽的意義。 無論是快步走、登山,還是羽毛球雙打比賽、三人籃球對抗賽,運動過后的巡察干部神采飛揚地投入到夜間的繁忙工作中,巡察組成員的團隊意識也得到了強化和固化。宋章萬,年屆55歲的巡察干部,天天晚上和年輕人一道加班到22:00之后仍毫無困意。問他為何能如此堅持,老宋輕描淡寫地說:“我們是一個團隊,我年紀大一點,不能成為早點下場休息的理由,而且天天跟著組長和年輕人進行體育鍛煉,感覺身體完全吃得消啊。” 磨我青鋒劍,揚眉劍出鞘。安溪縣委巡察機構以忠誠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使命,在一個個平凡的日子里磨礪利劍,緊緊圍繞“三個聚焦”和國之大者履行政治監督職責。“今日長劍在手,我們就要發揚亮劍精神,讓巡察這把‘利劍’永不蒙塵。”安溪縣委巡察辦主任章添才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