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8月11日訊(通訊員 李振輝 陳貴涌 王文凱 本網記者 陳培源)“堅持‘黨管編制、編制為民’,激發爭先活力,在服務高質量發展中展作為顯擔當。”安溪縣委編辦主任鄭紫文介紹,近年來,縣委編辦聚焦創建模范機關,躬身精耕“服務、發展、改革”三大領域,精準發力補民生短板、強產業保障、提管理效率,以模范擔當不斷提升機構編制服務茶鄉發展水平。 先行先試 盤活編制資源 近年來,安溪縣城市化進程加快,大量人口向城關集聚,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衛生健康事業,不斷升級群眾就醫環境,公立醫院開放床位數隨之增加,醫技人員需求也相應緊迫。傳統的事業編制管理提供的“場地太小”,公立醫院一身“拳腳”難以施展。 人才是支撐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第一資源,但傳統存量空編供給模式難以滿足人才增量需求,如何破局?縣委編辦結合醫改,從醫院管理體制機制關鍵環節入手,推出《縣級公立醫院人員控制總量備案管理意見》,創新破解縣級公立醫院“無編可用”的難題。如今,控制總量備案管理激活縣級公立醫院引才“一池春水”,提高公立醫院人員招聘的靈活性,有效補充近400名醫技人才,實現公立醫院、醫技人才、人民群眾三方受益。 總量備案的管理實行是縣委編辦爭做服務能手,積極保民生補短板的一個縮影。針對該縣教育短板、社會就業等方面,安溪縣委編辦還在“周轉空編”管理辦法上先行先試,盤活現有存量空編,“向內挖潛”與“向上籌借”雙管齊下,統籌出1000多名編制核增給中小學校,有效紓解教師用編壓力。同時放編紓緩全球疫情影響帶來的“就業荒”,2021年來,共審批110余名行政編制、30多名參公事業編制、700多名事業編制用于招考,從供給側發力促進穩就業。 “縣委編辦還在全縣強產業促經濟爭做發展先鋒,做好強產業內驅和促特色發展工作。”據介紹,安溪縣委編辦多措并舉為茶產業發展服務機構“強身健體”,將縣茶業發展中心報批升格為正科級事業單位,加大茶產業發展“火車頭”作用等措施,并完善縣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職能設置并足額核編。此外,安溪縣獲評“世界藤鐵工藝之都”后,縣委編辦主動靠前服務,特設副科級事業單位縣藤鐵工藝文化產業發展中心,同時優化職能、編制配置建好“四梁八柱”,實現藤鐵工藝產業發展保障機構從無到有、從有漸優,成為撬動藤鐵工藝產業轉型升級的“支點”。 簡政放權 激發基層活力 “以前辦理鄉里事業單位法人變更業務,都是報送紙質材料,一次來回就要半天時間,剛接手時業務還不熟悉,有時還得跑好幾趟,辦好一份事業單位法人證書往往要好幾天。”龍涓鄉黨建辦負責人陳龍城告訴記者,現在實行線上辦件后,只需要在“機構賦碼和事業單位登記管理網”上提交電子材料,“下單式”辦件,再由登記中心工作人員線上審核指導,以往兩個多小時車程通過一根網線變成“見屏如面”,省去來回跑、反復跑,真正讓“數據多跑路”,實現事業單位法人變更日辦結。 實行“容缺受理”“網上辦理”,疫情防控期間也能不斷檔提供辦件服務,實現事業單位登記、變更等“最多跑一趟”、法人年度報告公示“一趟不用跑”,讓“馬上就辦”成為事業單位管理服務的“金招牌”,全縣600多家事業單位因此受益。除了善造“金招牌”,縣委編辦還善戴“鐵面具”,聚焦事業單位法人“注銷難”,推行簡易注銷程序,聯動人社、財政和舉辦部門等,注銷11家2016年來歷史遺留“僵尸法人”,提升事業單位管理質效。 如何爭做改革標兵,在放管服提效率上當模范?突出“放”賦權、“管”強責、“服”提效就是安溪縣委編辦給出的答卷。鄭紫文表示,近兩年,縣委編辦聚焦理順縣鄉職責銜接,激發基層治理活力,落實縣鄉“屬地管理”事項責任清單30多項,為逐步擴大經濟社會管理權,強化鄉鎮管理服務職能;賦予經濟發達鎮鳳城鎮縣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70余項,同時堅持放管結合,指導13個縣直部門建立下放事項監管責任清單,規范下放權力運行;根據機構改革和法律法規立改廢釋情況,重新梳理、調整公布縣人社局、林業局等30個部門權責清單共5000多項,促進權責統一,規范部門正確履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