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瓶湖水利風景區。 德化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東南網5月8日訊(通訊員 鄭智得 江珊珊 本網記者 謝玉妹)今年2月,德化銀瓶湖水利風景區被水利部認定為第二十批國家水利風景區,并于近日在北京正式授牌。目前,德化縣擁有三塊“國家水利風景區”旅游名牌;此前,獲評的是泉州龍門湖水利風景區、德化岱仙湖水利風景區。 近年來,德化縣牢固樹立并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以生態保障和生態旅游建設為核心,通過水生態修復、水景觀打造、招商引資發展旅游產業等措施,助力鄉村振興和城鄉共建。 繪就銀瓶湖生態底色 德化銀瓶湖水利風景區位于德化縣桂陽鄉境內,主要依托涌溪引水工程、涌溪水庫、涌溪電站等工程而建,屬水庫型水利風景區。景區面積10.68平方公里,依托涌溪水庫,以水庫沿湖、溪兩岸山脈、島嶼、峽谷、村莊為基點,將宏偉的工程景觀、風光秀麗的山水景觀、歷史悠久的人文景觀有機地串聯而成的水利風景區。 那么,銀瓶湖水利風景區是如何繪就水清溪暢的生態底色? 以“容水”為本,從“三個維度”,構建生態屏障,改善庫區水環境,恢復庫區生態功能,打造“綠水青山”。 拓展生態保護“廣度”。對山水林田湖草進行系統治理,深入推進生態造綠工程,實施封山育林560畝,植樹造林145畝,建設庫區周邊生態隔離帶147畝,生態修復治理裸露山體370畝。 增強環境治理“力度”。累計投入8800多萬元實施涌溪庫區移民后扶示范區項目、大樟溪(德化桂陽段)水質鞏固提升系統治理工程、涌溪流域生態廊道可持續發展工程等項目,累計建設截污管道5公里,生態護岸、步道、棧道、隔離帶各6公里,濕地公園1座,整治河道長度9公里。建設微動力污水處理設施1座,實現生活污水集中處理。 提升生態創建“硬度”。嚴格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制定《水利風景區安全預案》,加大資金投入,完善防火、防盜、緊急救護等設施,在臨崖路段增設2.7千米防護欄、安全警示牌126處,常態化開展安全巡查和定點防護。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和環保網格化監管機制,加強湖內湖外一體化管理,科學劃定禁養區,實施一庫一策退養補貼標準,全面完成865平方米網箱養殖清退任務,定期開展湖底清淤、湖面及湖岸垃圾清理等,不斷提升水質,確保水清溪暢。 值得一提的是,投資250萬元建設150米涌溪水庫環湖人行索橋,已完成設計、預算、招標工作,進入施工階段;建成后將人行索橋環水系全面貫通,有效閉環,形成了集自然和人文景觀,以生態保護與生活休閑于一體的水利新空間,讓更多的游客走進山水共融、人文共美的銀瓶湖“水畫卷”里。 此前,銀瓶湖水利風景區先后獲評“福建省第七批省級水利風景區”、國家2A級旅游風景區,主動融入德化縣“全域旅游”發展戰略,與石牛山、九仙山遙相呼應,打造“兩山一湖”等腰黃金旅游路線。依托獨特的自然生態和人文景觀,以涌溪水寨觀光旅游為龍頭,建設水上樂園,提升山林游道景觀;實施太平寨修繕保護工程,融合福文化、耕讀文化、廉政文化等,建設“太平寨新八景”;串聯古寨、民俗文化館山村古民居、油茶文化館、油茶觀賞基地等,打造“寨見桂陽”特色旅游線路。通過發展油茶產業和旅游業,移民村年人均收入增加了8000元。 涌溪水寨民宿總經理戴福成瞄準機會在這里開起了民宿,他高興地說:“現在一年下來能掙將近48萬元。”旅游業作為產業融合發展的有效載體,正在不斷釋放出生態紅利。 “通過不斷創新思路、向上爭取資金,建設庫區移民后扶省級示范區,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庫區移民村,庫區移民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提升。”桂陽鄉相關負責人介紹。 未來,銀瓶湖水利風景區將規劃建設涌溪迎賓服務區、銀瓶運動休閑區、仙瑪探幽觀光區、窯火問古研學區、鄉緣覓蹤體驗區、青竹綠林涵養區等六大功能區,按3A國家旅游風景區標準打造涌溪水寨。 2023年福建省帳篷露營季在九仙山旅游度假區正式啟幕。 連江水 攝 譜寫鄉村游靚麗篇章 日前,2023年福建省帳篷露營季活動在九仙山旅游度假區啟幕,吸引游客來福建,露營去,體驗“詩意春天”。 德化鄉村旅游串點成線、全面鋪開,所有鎮村全面發動,打造特色鄉村游精品路線。西線以云龍湖串聯云龍谷景區,大龍湖漂流,九仙山景區、曾坂村水上樂園等,打造四季生態棲息游線路。 德化岱仙湖水利風景區位于德化縣水口鎮中心,湖面面積35平方公里,流域面積1400平方公里,2008年9月獲評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東線依托紅色資源,提級改造德化縣黨史教育培訓基地,打造“紅船渡口—黨建文創?星火基地—溪兜紅軍交通站—承澤古驛道—毛厝岐山堂—秀山片紅基因培訓服務中心—中共福建省委(坂里)舊址陳列館”紅色教育路線。串聯石牛山景區岱仙瀑布、石龍溪漂流、桃仙溪景區、岱仙溪竹筏、塔兜溫泉等,圍繞水利與旅游相結合,著力寫好“水文章”,打好生態牌。以石牛山景區為核心,持續打造“春賞花、夏漂流、秋采果、冬泡泉”四季休閑康養游線路。 同時,輻射南埕、雷鋒,龍門灘等鄉鎮,與龍門湖國家水利風景區、蝴蝶島、湖心島串點成線,以水為媒,描繪“水光瀲滟晴方好”新畫卷,照亮了鄉村百姓的幸福生活。 德化縣以水利資源、歷史遺存、民俗文化為載體,全面實施“旅游+”行動,大力推進旅游與產業融合發展,做大做強鄉村旅游經濟。 “旅游+文化”方面,上涌鎮以孝道文化館、傳統村落家風家訓館、賴垓文史館等,建設特色民宿,融合鄉村旅游,打造網紅打卡點。 “旅游+產業”方面,大銘鄉依托生姜種植基地、生姜產品加工基地、生姜文化館等,打造 “一鄉一品”特色,建成集農耕體驗、休閑旅游等為一體的“旅游+農業”示范線。 近年來,德化縣堅定實行 “三大戰略”,不斷深入 “旅游+”模式,積極探索以湖帶景、以景帶產、以產興業的新路徑。五一期間,德化將舉辦10多場文旅活動,涉及帳篷露營、峽谷漂流、陶瓷DIY體驗、民俗風情等,有利于進一步打響德化文旅融合旅游品牌。 銀瓶湖水利風景區。德化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