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1月1日訊(本網記者 施遠圻 通訊員 李澤波)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泉州市鯉城區把主題教育同推動中心工作緊密結合,傳承弘揚“四下基層”優良作風,深入調查研究,堅持察實情、解難題、促發展,讓人民群眾切實享受到民生實事的碩果,在為民服務中推動主題教育持續走深走實。 以實為要 找準民生“堵點”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只有深入基層了解群眾意愿,傾聽群眾呼聲,切實解決急難愁盼問題,才能真正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持續增強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鯉城區印發《深化領導干部“四下基層”工作切實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的實施意見》,要求區處級領導干部每月至少一次到基層現場辦公,深入開展“進企促發展”“局長走流程”“‘輕騎兵’‘大篷車’下一線、走基層協調服務”等活動;不斷完善領導干部聯系點制度,選派黨員干部兼任非公企業黨建指導員,幫助解決企業發展問題;建立區直單位與“黨建+”鄰里中心共建機制,策劃生成36個共建項目,協調落實項目資金500余萬元。 同時,鯉城區把深化“四下基層”工作納入重點工作調度內容,每季度研究重點工作調度情況,建立“月通報、季評估、年問效”機制,調度14個“大部制”協同工作組合,創新打造“大督查數字平臺”,以派單形式開展跟蹤督辦。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區級共發出交辦單95份,現場解決科創中心建設、總部經濟區運營等事項170個。 以學促干 破除民生“難點” “晚上也能理療,對上班族來講真的很方便!”“夜診對于我們上班族來說是大大的福音!”近日,鯉城區從“小切口”著手,聚焦群眾急難愁盼,依托位于海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慈濟中醫館,開設全區首個中醫館夜間門診,主動延長服務時間,方便患者夜間問診,深受居民群眾好評。 開設中醫夜間門診是鯉城區弘揚“四下基層”優良作風的縮影。該區堅持一線破題尋良策,深入調查研究,找準調研課題,綜合運用座談訪談、隨機走訪、復盤分析等方式,活用“黨建+”鄰里中心等議事載體,持續摸實情、集民智、理思路、出良策,推動主題教育見行見效。 近段時間以來,以學促干、為民辦事的一幕幕生動實踐在鯉城大地不斷涌現,繁榮大道(筍江—內環路段)全線通車,江南新區綜合配套項目浮橋一期950畝土地征收全面啟動;組建101支街巷長管理服務團隊,認領服務崗位1020個,及時協調解決問題522個,為群眾辦結實事193件;推動審批服務下沉項目一線,累計協調解決項目有關問題32個,現場辦理服務事項72件,提供上門服務23件……該區真正把“四下基層”作為落實工作、為民辦事的有力抓手,全心全力破解民生“難題”。 以思為本 守穩民生“基點” 基層宣講是黨的理論武裝的重要手段之一,讓黨的創新理論深入基層、浸潤人心,能夠有效引導基層黨員干部群眾汲取思想養分,切實凝心聚力,共同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落實,讓主題教育在基層一線落地生根。 鯉城區開展“新思想·鯉來學”周周微課堂活動,充分利用“八小時外”碎片化時間宣傳黨的政策理論,目前已開展1000余場;結合“千堂黨課進鄰里”活動,全區各級黨員領導干部深入“黨建+”鄰里中心、街巷樓院黨校等開展宣講240余次;組建20余支線下宣講隊伍,滿足不同群體、不同階層需求,開展各類宣講活動近600場。同時,創新宣講模式,打造“福鯉桐聲”微宣講線上平臺,用鮮活生動的聲像產品闡釋黨的創新理論,瀏覽量超70萬。 同時,鯉城各街道社區、企業活用各類資源載體,以“接地氣”“貼民心”的方式,將黨的方針政策送入“尋常百姓家”。如以社區“黨建+”鄰里中心為陣地,為工作時間無法參與集中學習的黨員群眾提供“夜讀”課堂;利用企業晨會、工間,在紅色車間開展讀書分享、政策宣講;聚焦外賣小哥等“兩新”組織黨員,依托28個“暖新鯉”驛站,投放超5000余冊主題教育讀物,為網約車投放新思想音頻教材,構筑主題教育“新”陣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