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1月20日訊(通訊員 顏佩瑜)今年來,泉州市稅務局深化運用“四下基層”制度,以推動創建“楓橋式”稅務分局(所、辦稅服務廳)為契機,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建設新模式,有效提升稅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豐富和完善稅務部門服務民營經濟的經驗做法。 “項目從開始到落地涉及諸多政策條款及協調問題,‘圍茶說事’就像企業跟政府之間的橋梁,能及時有效幫助解決落地過程中發生的問題。”新能源運輸項目負責人葉琦好介紹到,項目的成功落地將帶動湖頭鎮新能源運輸產業的發展。 在安溪湖頭,這個注冊金額達5000萬的新能源運輸項目順利落地,其背后是稅務部門“圍茶說事”的探索建立。 茶業是安溪的民生支柱,喝茶聊天是群眾生活的一部分。“圍茶說事”正是安溪稅務立足茶鄉文化,建設“楓橋式”稅務所的創新實踐,通過打造“茶室+調解”、“茶室+解惑”、“茶室+服務”調解服務機制,引導形成理性、柔和、親清的工作氛圍,讓稅費爭議、疑難困難都化解在茶香里。在這里,一杯茶拉近了稅企距離,喝的是茶,談的是政策與需求,暖的是納稅人繳費人的心。 據了解,安溪稅務以“一三六”工作法建設新時代“楓橋式”稅務分局,旨在立足“楓橋式”稅務所的一個定位,推出“稅悅茶室”、“‘稅保通?安心辦’楓橋服務驛站”等舉措貫通協調納稅人繳費人、稅務、政務三方端口,建設集“政治、法治、智治、德治、共治、嚴治”六治為一體的基層稅費治理綜合體。 “我們要做的不僅是將稅費爭議化解在基層,更要做到為納稅人繳費人提供高質量權益保障服務,真正讓一方百姓感受到稅務新‘楓’帶來的民生溫度。”安溪縣稅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扎實推進新時代“楓橋式”稅務分局建設,不斷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基層治理中取得更大成效。 |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