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冬種時節,惠安縣各胡蘿卜種植基地呈現一片如火如荼的忙碌景象。在東嶺鎮許山頭村西堡農場的一壟壟胡蘿卜地里,只見許多工人正彎腰麻利地辛勤勞作;凈峰鎮惠女灣附近的田間地頭,一臺臺播種機也忙碌地來回行駛穿梭著,遠遠瞧去仿佛五線譜上歡快跳動的音符…… 這里欣欣向榮的好景致,要得益于惠安縣傳承弘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堅持立行立改,統籌抓好問題整治與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中,相繼出臺的相關文件和一攬子舉措,不僅有效解決群眾的就業難題,也進一步激發他們干事創業的熱情。 探索菜糧輪作模式 促進農田增產增收 日常收入少、就業創業難等,長期以來一直是困擾群眾的“急難愁盼”民生問題。針對“四下基層”日常走訪中了解收集到的這類難題,該縣通過出臺促進糧食穩定發展系列文件、探索“網格+N”工作法、創新“旱作+海作+輪作”種植模式等舉措,走出具有惠安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切實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 “第二批主題教育啟動以來,我縣堅持從嚴從實抓整改,真刀真槍抓整治,重點聚焦聚力‘查’、從嚴從實‘促’、即知即行‘改’,做到真解決問題、解決真問題。”惠安縣主題教育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其中,在推動檢視整改從嚴從緊方面,全縣各鎮也給出了同樣的答案:敢于動真碰硬、突出真改實改。 許山頭村胡蘿卜-旱稻輪作現場 東嶺鎮供圖 東嶺鎮,土層淺薄、質地多沙,因此胡蘿卜種植成為這里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柱產業。為致力打造成為市農業產業強鎮,該鎮黨委書記張華結合鎮域實際情況,堅持“旱地”“海田”兩條線發展,建設了高標準農田1.52萬畝,推進250畝“胡蘿卜—旱稻”菜糧輪作。同時,還因地制宜發展牡蠣、油蛤等養殖7000多畝,有效解決了村民就業增收問題。 最近,省級“惠安胡蘿卜科技小院”也在該鎮許山頭村成立,將通過零距離對接、零時差指導、零門檻服務、零費用培訓,逐步實現“建設一個小院、入駐一個團隊、輻射一個產業、示范農村一大片”。 “等這片旱地胡蘿卜于明年春季采收后,耕地也不會閑置, 將規模引進試種‘旱優73’等抗旱稻,可帶動周邊種植面積達1490畝。”惠安胡蘿卜科技小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起,如何優化旱地糧食生產結構,提高土地復種指數時,頭頭是道,如數家珍。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持續優化人居環境 碧波蕩漾的潺潺溪水、生機盎然的自然風光、干凈整潔的人居環境,沿著蔗潭溪,自西向東一路前行,風景令人心曠神怡……在提升鎮域公共基礎設施水平,推動人居環境持續改善提升方面,風景如畫的涂寨鎮上村村,是許多群眾贊不絕口的典型示范村之一。 風景如畫的涂寨上村村 涂寨鎮供圖 “我們將堅定不移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切實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涂寨鎮黨委書記莊劍鋒帶領全鎮上下,真抓實干、攻堅克難,用心用情用力抓好各項重點工作,將主題教育實際成效轉化為推動“工貿文旅集鎮”建設的具體行動,力促鎮域更靚、鄉村更美、產業更優、主體更多、商貿更旺,持續推進鎮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該鎮還致力發揮優秀黨員干部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扎根基層一線,充分發揮其技能專長,成立了新型城鎮化建設項目與鄉村振興整鎮推進“雙指揮部”,推動重點項目建設提質增效,并致力不斷優化公共基礎設施,謀劃生成了5個新型城鎮化項目和10個鄉村振興整鎮推進重點項目,讓人民群眾真正受益。 驅車行駛在螺城鎮區內,映入眼簾的同樣是干凈整潔的街道、文明有序的交通。在這個新舊交相輝映的城關鎮,熱鬧又不失溫馨,繁華而彰顯活力。 眼下,它有兩大重點項目十分引人關注,分別是在建的總投資約40億元的惠泉片區安置房項目,以及計劃投資約46億元的西苑片區城鄉品質更新提升工程項目。 “在全縣黨員干部的齊心協力下,分別歷經2年多的征遷和建設,目前惠泉片區安置房項目全地塊主體結構已順利封頂。我們也正在加大力度,爭取讓群眾早日住上舒適的新家。西苑片區也進入實質性階段,涉遷群眾房屋正陸續騰空。”螺城鎮黨委書記郭源坤表示,作為提升城市品質、全力塑造城市新形象的重要舉措,隨著這些重點建設項目的持續穩步順利推進,也將提升鎮域群眾的生活品質。 惠泉片區效果圖 堅持文化建設引領 造濃以學促干氛圍 村民增產增收有了保障、人居環境得到持續改善,市民生活品質逐步提升,以學促干爭實效氛圍愈加濃厚,豐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業余文化精神需求,也提上了日程。 “一城三山半面海,五門四街十八巷。”如今,“崇武古城保護活化利用工程”已成為崇武鎮域內家喻戶曉的熱門話題。如何讓古城“活”起來,守護好歷史記憶和厚重鄉愁,不僅是人民期盼、造福群眾的大事,也是該鎮發展文旅經濟的重要載體。 崇武古城 崇武鎮黨委書記黃炳泉表示,為力促崇武古城保護活化利用工作“加速跑”,該鎮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進項目提質增效。今年來,還對接洽談招商項目26個,計劃總投資額75.96億元,新簽約逅海雕塑公園、西商漁業城等重點項目14個,總投資額59.8億元;新開工項目11個,崇武古渡碼頭橘若文創園、惠女精神傳承旅游基地、耘有南派石刻藝術品展覽館等一批重點文旅項目落地建設。 此外,該鎮還全力推動95個鎮村鄉村振興項目建設,爭取省農發行政策性貸款資金15.5億元,助推濱海大道改造提升工程、惠女精神傳承旅游基地、共享農莊等6個鄉村振興示范線重點項目提速增效。 青山綠水、群雕屹立。東橋鎮黨委書記陳志揚則堅持用活用好得天獨厚的紅色資源,不斷創新教育形式、拓展內涵外延,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入腦入心,先后投入2300萬元建設東橋嶼頭山紅色紀念公園,不僅為惠安暴動嶼頭山戰役留下了革命記憶,也為鎮域及園區周邊企業員工提供了業余休閑活動的好去處。 嶼頭山紅色紀念公園 東橋鎮供圖 “我縣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立足‘早’字重謀劃,聚焦‘準’字抓實施,圍繞‘實’字創載體,強化‘嚴’字促落實,推動全縣1325個基層黨組織、30419名黨員學起來、查起來、改起來,主題教育在走深走實中取得良好成效。”縣主題教育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持續傳承弘揚“四下基層”優良作風,在全縣營造以學促干爭實效的濃厚氛圍,以實實在在的舉措、扎扎實實的成效答好主題教育“考卷”。 (來源:中共惠安縣委宣傳部 惠安縣融媒體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