鐺鐺車。泉州公交集團 供圖 鐺鐺車內景圖。泉州公交集團 供圖 東南網12月29日訊(本網記者 謝玉妹)記者從29日上午舉行的泉州市聚城暢通專項行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元旦期間,泉州將投入12部鐺鐺車、2部純電粉色雙層巴士服務游客,進一步為泉州多彩交通增色添彩,為世遺泉州注入新動能。 作為新晉“世遺之城”,近年來,泉州憑借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依山傍海的獨特旅游資源,成為旅游熱門城市。隨著泉州文旅經濟不斷升溫,交通運輸部門也在不斷地創新交通接駁方式。新投入的鐺鐺車采用仿古元素,在外形外觀上與泉州古城文化風貌完美融合,試運行世遺旅游專線,串聯起清源山、鐘樓、圣墓、真武廟、蟳浦等重要景點;雙層巴士的車頂為全景天窗,配備車載點歌系統、無線充電器、氛圍燈等設施,試運行海絲觀光線路,讓市民乘客舒適地體驗海絲之旅,縱覽海絲泉州。 日前,交通運輸部組織遴選并公布了首批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和綠色出行典型案例,泉州的“公交+慢行”模式成為福建省唯一入選案例被全國推廣。 據泉州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胡建榮介紹,泉州堅持公交優先發展戰略,不斷強化政策支持、加大政府投入、優化基礎服務,構建了安全、暢達、生態、低碳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目前,泉州已完成《泉州市中心市區及環泉州灣公交線網規劃》修編,科學完善“環灣快線+常規公交+微循環”的多層次公交出行體系。 在科學規劃下,泉州開通市區直達環灣各縣域公交線路41條,實現中心市區與環灣各縣域骨干公交線路全覆蓋;通過微循環公交覆蓋區域出行,觀光車“小白”以塊狀巡游模式招手即停,將公交服務至古城背街小巷;公交“小灰”穿梭于社區道路之間,無縫接駁居民區和主干道。 為確保公交健康可持續發展,泉州市交通運輸部門積極協同財政部門積極推動城市公交成本規制財政補貼政策,強化資金保障。數據顯示,泉州全市公交線路增長至354條,公交車增加至3120輛。2020年以來,公交運營線路總長度從5556公里增長到7346公里,增加近1800公里,增長了32%。截至11月底,全市公交客運量超1億人次,同比增加16%。 同時,泉州還積極探索微循環公交、定制公交服務,推動“招呼站”“電子站牌”“智慧公交站點建設”,目前全市已有公交電子站牌499座。以群眾需求為落腳點,今年泉州重點推進福廈高鐵3個站公交接駁,共新增及優化調整18條公交線路,優先覆蓋重要交通樞紐、重點院校及產業園區。同時推動公交適老化改造,實行65周歲及以上老人、退役軍人及三屬乘坐城市公交優待,公交出行更優惠、群眾出行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