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6月5日訊(本網記者 薛逸群)2024年4月,全市13個縣(市、區)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均為100%,主要河流及13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Ⅲ類水質達標率也均為100%,“生態綠”的背后,綠色稅制和部門協作發揮著重要作用。據悉,在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泉州市稅務局與泉州市生態環境局推進環保稅征管協作工作機制,進一步深化征收管理、信息共享、優化服務、風險管理、信用管理、生態治理等方面協同聯動,共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持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落實聯動機制,協稅護稅注入“綠色”稅制 看得到的紅利,讓更多企業從“被動減排”走向“主動治污”。 惠安泉惠石化工業園區是一處工業廢物綜合處置中心,能夠實現廢氣、廢水、固廢、危廢等污染物集中處理,為增強工業廢物處理的集約高效,在研發費用和生產設備投入上較大。對此,縣稅務局聯合生態環境局組建專家宣講團來到企業園區,為企業送上“政策大禮包”。稅務局為企業梳理環保政策重點,開展滴灌式精準輔導,配合生態環境等部門促使園區優化改造。生態環境局則重點介紹揚塵中PM2.5、PM10對環境空氣質量的影響,詳細解讀揚塵防治措施,提醒企業切實做好防治工作,做到少排、不排,促進環境與經濟的和諧發展。據統計,園區內企業通過源頭技藝升級改造,所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在一年內分別下降,實現了從“被動減排”向“主動治污”的綠色轉變。 “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可以享受減免稅優惠,現在我們企業繳納的環保稅降低了,經濟效益卻在逐年升高,是真正實現了點‘綠’成‘金’!”該公司負責人自豪地表示,“接下來,我們將會進一步優化排污方案,不斷提高防治效果,肩負起我們的社會責任。” 聚焦稅制激勵,助力企業綠色轉型升級 在政策的正向激勵及各方推動之下,轉型升級走綠色發展之路,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選擇。 “公司綠色轉型是現實所需,也是企業發展方向。在稅收優惠政策的支持下,我們項目實現了新一輪的轉型升級”惠安縣有志石渣石粉環保處理項目負責人不禁感慨。 據悉,有志石渣石粉環保處理項目是惠安縣首個石渣石粉環保處理項目,屬于再生資源類項目,年均處理石粉泥水可達30萬立方,通過對石雕企業生產后的廢棄石粉石渣、石材邊角料進行再加工再利用,可以有效解決石雕企業固廢處理難、無處填埋等問題。 惠安縣生態環境局組織團隊來到項目現場,針對施工揚塵、污水處理、大氣污染等污染防治方面的難點堵點開展專業講解,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幫助企業樹立環保優先發展理念。稅務部門全力落實支持節能環保、企業轉型升級等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助力惠安縣傳統石雕石材產業實現綠色技改轉型升級,項目累計享受各項稅惠減免8.5萬元。目前共推動實施雕藝技術改造項目196個,開展重點科技攻關項目65項,推動石雕產業生產化、低碳化、高端化發展。 合力優化服務,稅惠政策點綴“山清水秀” 積極宣傳綠色發展稅費優惠政策,助力企業駛上“綠色發展快車道”,實實在在地實現生態經濟雙收益。 近年來,福建匯鑫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生產研發方面進行了創新,運用了適用性更強、環境更友好的生產開發技術,目前公司各項污染物的排放均優于排放要求。 “稅務部門根據我們公司的生產情況,為我們提供個性化宣傳輔導,精準推送了資源綜合利用增值稅即征即退、環保稅等綠色稅收政策,還聯合環保部門為我們開展環保專題培訓。”福建匯鑫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財務人員黃女士分享道,“參加培訓使我們工作人員受益匪淺,對污染防治、環保稅業務知識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同時,在稅務人員的輔導下,2023年企業享受了增值稅加計抵減6.19萬元,這大大激勵了我們繼續攻關生產研發技術,賦能企業發展。” 下一步,兩部門將持續深化“稅務藍”與“生態綠”融合,助力企業提升“含綠量”、“含新量”,為建設綠色泉州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