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市民游客拍照打卡。鯉城區(qū)融媒體中心 供圖 據(jù)介紹,“泉州”二字中,呈現(xiàn)了鯉魚升空化為鰲魚,與開元寺飛天樂伎隔空相望,紅磚古厝與鐘樓相伴,在“吞海”石碑庇佑之下,福船滿載白瓷、絲綢、石敢當(dāng)?shù)瘸霭l(fā)等場景,見證了海上絲綢之路的商貿(mào)與文化交流;而“鯉城”二字不僅融合了拍胸舞、閩南青獅、賽龍舟、南音、提線木偶、花燈、金蒼繡等非遺技藝和民俗文化,還有開元寺、府文廟、鐘樓、中山路等世遺點和古城特色地標(biāo),以及肉粽、四果湯、面線糊等閩南古早味,獨具古城特色。 “為方便市民游客打卡拍照,我們在綠化帶的雙面都放置了‘泉州鯉城’異形彩繪燈箱,這樣大家不論從哪一面拍照,都十分出片。”黃麗玲告訴記者,鑒于戶外裝置特點,在燈箱的制作上,該裝置采用了鋁合金邊框,并在彩繪表面加上了一層保護漆,這樣一來,即使風(fēng)吹日曬,既不會變形也不會掉色。 而在粉色異木棉盛放的芳草園,另一座夜景亮化裝置也驚艷亮相。隨著夜色降臨,燈光亮起,一條高高躍起的鯉魚,涌動在海浪的光影之中,格外浪漫。 |
相關(guān)新聞
相關(guān)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