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為游客提供幫助 國慶期間,泉州各大景區游客量暴增。四面八方游客暢游泉州之時,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放棄假日休息,以古城、景點、文化村等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為陣地,堅守崗位,為游客提供熱情、貼心、細致的服務,倡導文明旅游,為泉州火熱的文旅市場助力添彩。 文明旅游: 清潔環境引導秩序 昨日7點多,泉州市泉城公益協會會長黃明水就開始在志愿服務群里,確認當天志愿服務名單,通知注意事項。每逢節假日到洛陽橋為游客提供志愿服務,是黃明水及其團隊“雷打不動”的任務。這個國慶長假,他們從10月1日就開始到洛陽橋輪值。駐守在洛陽橋,為廣大游客提供志愿服務,該協會已經堅持了近20年。 上午9點,在洛陽橋洛江一側開展志愿服務的黃明水,與泉州十一中等學校的10多名學生志愿者一起,拿著夾子,夾出橋石縫隙之間的垃圾,不起眼的竹簽、煙頭也被一一拾撿到垃圾袋里。 在西街,林建富每天和10多名志愿者,在主干道和旁邊街巷穿梭,撿拾街巷里的垃圾。“志愿者也是古城的風景。”林建富所在的泉州市中保濟困公益慈善中心,與鯉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泉州市志愿者協會、鯉城區委宣傳部、鯉城區委社工部、泉州市助孤公益協會等單位、團隊,連續多年在節假日開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為游客提供旅游咨詢、交通引導、秩序維護等服務。 受傷急救: 緊急處理突發傷情 蟳埔村因為簪花圍,文旅一路長紅。國慶期間,前往旅游打卡、簪花的游客數以萬計。熙熙攘攘的人潮中,來自豐澤公安、市監、城管、交警等部門以及各高校的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常駐蟳埔游客服務驛站及周邊,為游客提供周到的服務。 驛站里,穿著馬甲的幾名志愿者異常醒目,他們是泉州市急救指揮中心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昨日13時許,帶隊的阮文花與志愿者劉利平、朱洪紅、林小薇,為一撥前來咨詢的游客提供服務后,才打開快餐,準備吃午餐。他們剛吃了幾口,一名男子就一瘸一拐地走到服務臺前。原來,來自廣東揭陽的林先生,在蟳埔的巷子里不小心崴了左腳,他在家人的攙扶下來驛站尋求幫助。阮文花和志愿者停下午餐,打開急救包,找到噴霧劑,為他噴藥止疼。“好多了、好多了。”林先生連連道謝。 這幾天,志愿者救助了多名游客:10月1日,一名30多歲的游客手指不慎被鐵器割傷,血流不停,志愿者為他消毒、包扎;2日,一個小朋友摔傷,志愿者細心處理;3日上午,一名女游客大腿肌肉拉傷,找到志愿者應急處理后,家人將她送到醫院,當天下午,游客的家人折回驛站,當面向志愿者表示感謝。 據悉,2023年4月,豐澤區委文明辦倡導組織幾十個志愿團隊,聯合成立豐澤區“簪花圍”志愿服務聯盟。作為聯盟的重要力量之一,泉州市急救指揮中心志愿服務隊輪崗值守以來,已經成功救助20多起應急事件。 1日,北京一名80多歲的老大爺韓先生,從新聞上感受到泉州世遺城市魅力,便獨自一人到泉州旅游。他在蟳埔逛了幾小時,想到關岳廟走走,但一直打不到車,看到志愿者便上前尋求幫助。“老人年歲大,腿腳不便,我們開車把老人送到他要去的地方。”72歲的志愿者鄭富強是泉州市荒野召喚應急救援中心總隊的副隊長,他說,隊員們及時為老人提供幫助。路上,老人不斷為志愿者點贊,感嘆泉州“城市美麗、人民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