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泉州一張影響深遠、底蘊深厚的文化名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弘一法師紀念館的改造提升工作。去年7月11日,市領導帶隊專題調研弘一法師在泉州留下史跡的保護、提升和弘揚情況時提出,“要加強對弘一法師紀念館的提升改造,發揮歷史文化名人作用,助力泉州歷史文化名城建設,打造弘一法師文化品牌。要將弘一法師、李贄、鄭成功等歷史文化名人的史跡保護利用與泉州文旅經濟發展相結合,串珠成鏈,做好做優做強旅游資源開發,講好泉州文化名人故事,擦亮城市名片。” 今年3月10日召開的弘一法師紀念館改造提升專題會上,市委統戰部、市委宣傳部,市民宗局、市資源規劃局、市文旅局以及市弘一大師學術研究會、泉州大開元寺等單位相關負責人展開深度研討,多方論證改造方案。會議指出,要緊扣素、雅、新、靜定位,進一步優化紀念館改造提升方案。內容要“更新”,系統梳理展示弘一法師相關史料及館藏物品;空間要“煥新”,提升優化布局,實現“莊重而不沉悶”的藝術表達;功能要“創新”,綜合運用新技術、新手段,建設“沉浸式”展館。 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名片 與弘一法師偈語所言的“執象而求,咫尺千里”呼應,紀念館的改造升級,亦是執“外象”彰其“思想”,以“咫尺天地”聞達“千里之外”。 近日,記者從市民宗局方面了解到,弘一法師紀念館改造提升方案已基本確定。該方案在設計理念上堅持兩個原則,一是風格務必符合弘一法師的精神氣質、符合閩南園林的審美特質;二是務必在有限的空間內突出紀念館的差異化、拓展紀念館的功能性。 此次紀念館的改造升級,將從空間上劃分出了入館區、主館區、附屬區3個區域共6個展示館,分別對應紀念館的戶外空間、館內空間、配套空間。其中,入館區定義為弘一法師紀念館外圍及所有館區戶外空間,具體包含弘一法師紀念館廣場的設計、弘一法師雕像的清理修復與保護、戶外空間(含兩廊)設計以及微景觀園林設計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