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0月20日訊(本網記者 施遠圻 通訊員 李澤波)10月19日上午,鯉城以“提升文化影響力 展示世遺古城新形象”為主題召開2024年文化強區暨文旅經濟發展大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聚力拓展世遺文化效應,引領帶動文旅經濟發展。 高規格盛會 群賢畢至共商共享文旅發展 此次大會邀請到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原司長陸瓊,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文物局局長,泉州鯉城世遺宋元古城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工作小組組長傅柒生、泉州市政府副市長黃文捷等領導嘉賓蒞臨指導,領導嘉賓們對此次會議的召開給予了高度評價,對鯉城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給予厚望,并提出了針對性指導意見。大會同時得到文物保護領域專家學者,古城文化傳播達人和文旅文創、商業企業代表等的出席支持,群賢畢至,共聚一堂,共享鯉城文旅發展碩果,共商未來發展新路徑。 會議解讀了《福建泉州鯉城世遺宋元古城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安排部署具體工作。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是列入中央創建項目目錄的國家級榮譽,去年12月,國家文物局正式批復同意泉州鯉城創建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福建省實現創建此項目“零”的突破。省文物局、市古城指揮部、市文旅局等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多次對《實施方案》進行指導、修改。今年8月,國家文物局正式批復通過《福建泉州鯉城世遺宋元古城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鯉城成為第二批示范區創建15個試點中首個方案獲批通過地區。 根據《實施方案》,鯉城將錨定“世遺泉州海絲文化與活態古城整體傳承發展”總體目標,按照“1年抓試點、2年促深化、3年成示范”的節奏,系統實施“建好管理機制、護好文物文脈、講好世遺故事、過好古城生活、抓好創新發展”5類20個主要任務、45條具體事項、19個重點項目,確保通過國家級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審核評估,并為文物保護利用改革以及世界遺產城市精細化管理提供有益借鑒。 《鯉城區打造“文化IP”實施方案》也在會上正式發布。根據《方案》,鯉城將圍繞“建設新時代文化強區”總體目標,以打造“文化IP”矩陣為抓手,實施“IP+文創”“IP+體驗”“IP+活動”等3大策略、14項重點任務,著力打造海絲文化IP、生肖文化IP、民俗文化IP、姓氏文化IP等4個“文化IP”。力爭到2025年底,4個文化標識更加鮮明,更多特色“文化IP”不斷涌現,文化創新創造活力迸發,宋元文化、海絲文化、閩南文化等文化品牌全面提升,助力文商旅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大會還舉行聘任、頒獎儀式,現場宣布聘任21位專家學者為鯉城區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專家顧問,今后,他們將利用專業知識和力量,幫助泉州古城挖掘、保護、傳承文化遺產,為創建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出謀劃策;聘任11位網絡達人為鯉城區文商旅“云”推介官,他們將在新媒體平臺上宣傳鯉城、推介鯉城,不斷壯大鯉城文旅傳播矩陣;聘任10位古城文化傳播達人為“刺桐城”傳播使者,并為今年舉辦的“尋寶刺桐城”線上短視頻講解活動優秀短視頻獲獎代表頒獎,他們將繼續用豐富的視角記錄、探尋、展示古城魅力。 當天還舉行了福建泉州鯉城世遺宋元古城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座談交流會,并為泉州鯉城文旅達人之家揭牌。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文商旅深度融合 世遺古城激發強盛動能 2021年泉州申遺成功后,鯉城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帶動文旅經濟爆發式發展,古城“文化味”越加濃郁、“煙火氣”越發旺盛、“特色化”越得彰顯。2023年鯉城全區旅游人數超過千萬,旅游收入突破百億,今年前三季度預計累計接待游客980多萬人次,同比增長19%;旅游收入超100億元,同比增長21%。 “跨域融合”、紅利共享。鯉城推進跨區融合,協同全市遺產點所在縣市(區)共同打造世遺IP,“世遺海絲游”互通共融,各縣(市、區)攜文旅資源紛紛齊聚古城。推進跨省融合,舉辦2023年“絲路友城”合作發展交流活動、2024年絲路友城會商大會等重磅活動,與廣東潮州市湘橋區、河南洛陽市老城區、陜西西安市碑林區、甘肅張掖市甘州區等絲路沿線8座重要節點城區簽訂合作協議,發起“絲路友城聯盟”,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不斷拓寬合作交流領域,互聯互通、共促共進。推動“關帝五廟”互鑒交流,建成閩疆、閩藏、閩寧桐悅文化館,打造世遺泉州“城市會客廳”。推進跨境融合。積極走訪東南亞世遺城市,籌建斯里蘭卡風情館、澳門風情館等特色展館,舉辦斯里蘭卡之夜活動,持續擴大對外交流窗口。 產城融合、煙火升騰。鯉城積極實施文旅補短板三年行動,吃住行游購娛并重提升。市、區兩級共同實施街巷改造、景觀提升等城市更新保護工程;梳理79家文化展館資源,建設“刺桐博物之城”;以西街、中山路步行街改造為示范引領,環鐘樓高端業態核心商圈逐步形成;提升住宿載體,引入一批精品酒店、特色民宿;王宮華僑歷史文化街區項目開工建設,IDG資本領投、張藝謀導演主導的泉州演藝綜合體項目正式簽約。該區還公布美食地圖,發布世遺“刺桐宴”;打造“鯉承文化”閩南文化保護傳承、“花開刺桐城”閩南文化交流以及刺桐文化廣場、“遇見鯉”等文化惠民品牌;搭建“泉腔鯉音”閩南語學習平臺;承辦“與人民同行”文藝演出,李丹陽、降央卓瑪、丁毅等國家級歌唱家到鯉城與群眾同臺演繹、與民同樂,文化味兒越發濃郁,煙火氣持續升騰。 多產融合、特色彰顯。鯉城全面創建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新文保點“巡更打卡”,探索文物保險服務項目,設立古城文化保護基金,傳承好千年文脈。挖掘文創IP這一爆發點,策劃生肖文化IP,春節期間打造“十龍九子”成為爆點,各類話題獲得流量超6.5億,帶動開發53種文創產品,創造980多萬元銷售額;借助“黑神話·悟空”游戲IP,策劃跟著悟空游泉州系列活動,國慶期間古城接待游客120多萬人次,再創歷史新高。發展“數字+文旅”這一新質生產力,探索數字虛擬人講解服務,“AI游古城”獲得全省數字文旅應用場景示范案例。高規格舉辦海絲數字文創博覽會,新引進榮寶齋文化生活館、安踏奧運殿堂旗艦店、途紀文商旅等項目,不斷培育文旅新質生產力。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1234”步步大有可為 在全市文旅發展中做核心、走前列 站在新的起點上,鯉城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全國和省市文旅經濟發展大會精神,做好“1234”四個方面工作,打造“世遺典范城”、國內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鯉城將圍繞“提升文化影響力,展示世遺古城新形象”這一主題,盯緊創建“世遺典范城”和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這兩個目標,主動對接市級工作部署,強化縣市區協作配合,統籌做好文物保護利用、文化遺產保護、文旅產業發展、城市品牌營銷等各項工作。 鯉城將實現三個升級,即服務配套、環境氛圍和文旅產業同步升級。加快古城住宿載體、古城講解、旅游公廁、停車場、標識標牌等配套設施建設。加強旅游宣傳推介,強化絲路友好城市交流,拓展絲路起點城市效應,提升旅游核心吸引力。針灸式定點更新城市場景,改造提升一批背街小巷、舊廠房、古大厝和打造一批首店經濟、夜經濟、旅游消費集聚區,為古城注入更多文化文藝氣息和全天候活力氛圍。圍繞市場新熱點、新趨勢,加快推進各類大型文旅項目落地,承接古城旅游外溢效應。立足轄區文旅資源優勢,加強閑置招商載體的盤活利用,強化斯里蘭卡、馬爾代夫、澳門等風情館建設運營,讓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盛景在鯉城重現。 鯉城將打造海絲文化IP、生肖文化IP、民俗文化IP、姓氏文化IP等四個“文化IP”。厚植IP文化內涵,以四大“文化IP”建設為引領,提煉出鯉城最具代表性和辨識度的文化元素,打造“文化IP”矩陣。加強IP營銷推廣,策劃生成一系列有故事、有趣味、有話題的“文化IP”傳播內容,讓鯉城的歷史文化資源更鮮活、更潮流、更時尚。提升IP品牌價值,將“文化IP”元素融入文創產品、城市景觀、節日活動。未來,鯉城將努力打造更多文化品牌、旅游精品,強化文旅龍頭帶動作用,努力在全市文旅發展中走前列、做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