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就業群體圍坐在一起吃愛心饅頭。東南網記者 施遠圻 攝 東南網11月10日報道(本網記者 施遠圻)“你好!請問需要幾個饅頭呢?”“一個就好,謝謝。”……早晨8點多,快遞小哥從開元街道東升社區“黨建+”鄰里中心拿到熱氣騰騰的愛心饅頭,吃完后便火速趕往下一個送餐點。 據了解,為扎實推進主題教育,大力傳承弘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泉州市鯉城區委組織部協同各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通過線上線下調研走訪,了解轄區內快遞小哥、外賣送餐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的實際需求,并依托轄區各社區“黨建+”鄰里中心、“暖新鯉”驛站等陣地以及“奔鯉而來”小程序為廣大新就業群體提供暖“新”服務。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愛心饅頭 讓新就業群體感覺很貼心 “我們轄區餐飲店較多,經常看到外賣小哥聚在路邊休息,了解到他們經常沒吃早餐就工作,我們便鼓勵轄區商戶、居民積極參與到關愛新就業群體的行動中。”東升社區黨委書記張蕾告訴記者。 得知此消息,該社區“黨建+”鄰里中心長者食堂運營方積極響應號召,提出免費向新就業群體贈送饅頭做早餐的想法后,社區黨委提供相應場所、并布置好相應的水電設施,鯉城區委組織部在“奔鯉而來”小程序發布相關信息。每天8:00—11:00,該社區在鄰里中心所在的東街金池巷1號免費向新就業群體贈送愛心饅頭,每人限領2個、送滿50個為止。 
新就業群體排隊領取愛心饅頭。開元街道 供圖 “饅頭很好吃,感覺很方便”這是來自外賣送餐員陳裕豐的評價。每天早上出門,他會先空腹工作一段時間,等到肚子餓的時候,平臺訂單量卻增多,經常顧不上吃早餐。自從東升社區“黨建+”鄰里中心免費贈送愛心饅頭后,他送餐到附近就會順手領一個饅頭,這樣既不耽誤送餐,自己也不會餓肚子。 來自河南的閆燕飛來泉州跑快遞已有一年多了,第一次吃到愛心饅頭,他內心感覺很溫暖。“雖然一個饅頭沒有多少錢,每天50個饅頭加起來成本就不少了,這是黨組織與愛心商家對我們的關愛。”閆燕飛告訴記者。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了解需求 幫助新就業群體解決問題 “除了組織黨員干部下基層了解新就業群體的需求外,我們也歡迎廣大新就業群體通過‘奔鯉而來’小程序、‘暖新鯉’驛站心愿墻主動向我們提想法、講心愿,我們會及時收集整理,并協調有關單位給予解決。”鯉城區委組織部副部長陳競芳介紹道。 來自“閃送”平臺的快遞小哥黃勝良便提出自己的訴求,他說,平時送快遞較忙,中午用餐時間短,有時會因為找不到合適的餐飲店或需要排長隊等原因錯過用餐時間,進而影響工作進度,希望“奔鯉而來”小程序上能推薦相應的餐飲店,方便他們快速買到便宜美味的午餐。 
新就業群體在“暖新鯉”驛站內翻閱主題教育讀物。臨江街道 供圖 “我們將依托‘奔鯉而來’小程序招募更多愛心餐廳,在用餐時間段為急需快速用餐的新就業群體提供更為便捷的服務。此外,轄區內部分‘黨建+’鄰里中心也配備有對外營業的餐廳,新就業群體也可在鄰里中心享受用餐服務。”陳競芳告訴記者,接下去會在“奔鯉而來”小程序及時更新公布餐廳位置,方便有需要的新就業群體們有更多的用餐選擇。 自主題教育啟動以來,鯉城區各級各部門共幫助新就業群體解決問題274個,包括答疑解惑、調解矛盾糾紛、提供維權保障等多項內容。此外,鯉城區還在“奔鯉而來”小程序開設線上“紅色加油站”板塊,線下依托28個“暖新鯉”驛站、放置主題教育讀物超500本,提高新就業群體學習便利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