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5月9日訊(通訊員 鯉組軒)近年來,泉州市鯉城區堅持黨建引領,以“紅色領航·小區善治”專項行動為抓手,探索住宅小區長效管理機制,聚焦“三全四好、五個100%”工作目標,全方位推動鯉城從“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邁進,努力打造“全域幸福家園”鯉城樣板。 
江南街道東浦、霞洲、明光社區召開社區“大黨委”聯席會議。鯉城區委組織部 供圖 織密治理網絡 實施紅色堡壘全面覆蓋專項行動 建強組織體系。深化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制度,由處級干部擔任社區“大黨委”書記,吸納347家駐區單位黨員作為兼職委員,召開聯席會超400場,協調解決基礎設施老舊、停車難充電難等“急難愁盼”問題超1100項。實施小區黨組織覆蓋提優行動,推動280個住宅小區黨組織全覆蓋,把黨組織的觸角由“城市社區”延伸到“居民小區”。 建好紅色物業。發揮區“一網統管”平臺作用,全面摸清轄區內物業企業黨員隊伍基本情況,采用“單獨組建、聯合共建、區域聯建、派駐幫建”模式,消除黨建空白點。全區共成立1個物業行業黨委、1個物業行業協會黨支部,打造寶嘉譽峰“三融三化”等26個黨建引領物業管理典型案例,21個“三有”物業企業黨組織覆蓋率達100%。 建實紅色業委會。堅持主動靠前,把好業委會成員候選人“政治關口”,列出評價要點5條、負面清單8條,實行候選人備案制。印發《鯉城區住宅小區長效管理工作政策法律和知識問答》等手冊,舉辦專題培訓會30余場,提升街道干部和社區工作人員業務知識儲備。截至目前,全區正式業委會組建率為95.3%,“紅色業委會”覆蓋率達93.3%。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臨江街道新風小區義警隊開展巡邏防控志愿活動。鯉城區委組織部 供圖 強化治理力量 實施先鋒隊伍全面提優專項行動 培育治理頭雁隊伍。發布“紅色招募令”,從退休黨員干部、網格員等各類群體中擇優任用74名小區黨支部書記。出臺《激勵小區黨支部書記、業委會主任擔當履職十條措施》,推動1名業委會主任、1名物業企業負責人當選區政協委員。建立小區、物業黨支部書記后備人選庫,采取“講政策+授技能”等方式舉辦專題培訓班16場次,持續培優育強小區“領頭雁”。 用好在職黨員隊伍。開展“在職黨員引領奉獻進社區”活動,結合“微光成炬,服務有鯉”等主題服務月,組織28名處級、324名科級干部全覆蓋掛鉤小區,積極引導2600多名在職黨員回小區報到、在生活圈服務,56名社區“兩委”、104名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黨員干部兼任業委會成員,58名小區黨支部書記兼任業委會主任,集聚服務能量。 集結鄰里互助隊伍。深化“兩長一員制”,選任樓棟長1773名,成立志愿者隊伍281支,在有條件的小區推行“樓棟長+樓長助理+志愿者”模式。發揮鯉城區離退休干部和老黨員多的優勢,組建小區“紅色銀齡管家”隊伍227支,凝聚銀發力量。堅持黨旗所指、隊旗所向,組建“海絲先鋒”黨員突擊隊148支,常態化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惠及小區居民9萬多人次。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金龍街道寶嘉譽峰小區開展“法律服務進小區”系列活動。鯉城區委組織部 供圖 暢通治理渠道 實施聯建機制全面提升專項行動 創新雙向融合模式。探索黨建引領社區“雙向融合”共建共治“1+4+N”模式,圍繞“需求、資源、責任”三張清單,設立5大類16項共治共管職能,深入踐行近鄰志愿服務“186”工作導則,進一步整合社區和小區周邊學校、企業等黨建聯席單位力量,建立多元主體共建共治共享的合作治理框架。活動開展以來,共梳理資源清單1300余項,收集需求清單600余個,推動解決200余個。 落實對賬銷號機制。常態化推進《鯉城區物業小區“10+N”件實事推行落實清單》落實落地,緊盯電梯故障、電動車安全隱患、外墻脫落、消防設施沒水等安全問題,確保問題逐個銷號清零。用好“8+X”司法聯盟機制,持續推進“執法進小區”“三官一律進小區”等專項行動,為小區居民、物業企業提供司法服務保障,推動實現矛盾糾紛就地化解,解決一批久拖不決的信訪問題。 實現動態監督考評。開展“紅色物業星級評定”活動,授予街道、社區黨組織參與權、考評權和話語權,區級設立物業企業服務質量“紅黑榜”,將評定結果作為物業準入和退出的重要依據,倒逼物業管理全面提升。在280個小區全面建立“小微權力”監督群,其中171個小區通過業主大會將“業賬社審”機制寫入議事規則、管理規約,切實摸清小區“家底”,保障業主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