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晉江市民營企業“二次創業”大會上的講話 陳榮法(2012年4月27日) 今天的一聲春雷,擂響了晉江“二次創業”的戰鼓。現在和大家歡聚一堂、共話發展,更覺得振奮和鼓舞。特別是少萍市長親臨大會指導,充分體現了泉州市委、市政府對晉江的高度重視,對我們來說,是激勵,更是鞭策。 晉江的發展,歷來得到上級的大力支持。徐鋼書記、少萍市長多次親臨晉江調研指導,徐鋼書記先后深情地“我說晉江”、“再說晉江”,少萍市長把“晉江經驗”提煉為“激情、創新、速度、合力”。等一下少萍市長還將發表重要講話,對晉江“二次創業”再動員、再部署,這必將極大地激發晉江企業家的信心和斗志,在“二次創業”的大潮中奮力爭先、勇立潮頭。 晉江人杰地靈、人才輩出,如今更是以一批品牌企業和一支善拼的企業家隊伍聞名于世。去年,孫春蘭書記來晉調研,充分肯定晉江“企業家作為市場經濟的開拓者和實踐者,在經濟建設中勇立潮頭、銳意進取、積極作為,受到廣泛贊譽……成為引領推動晉江發展的五種力量之一”。對此,我深有感受、深表贊同。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在東石鎮掛職2年,后來又在泉州上市辦工作4年,接觸了很多晉江企業家,對晉江的企業家就有很深的印象;這次履職晉江近2個月,通過頻繁的走訪、交流,對晉江的企業家更是有深刻的認識:晉江企業家愛拼敢贏,奮斗不息,被稱為“睡不著的晉江人”;晉江企業家高瞻遠矚,維護大局,能干大事,能成大業;晉江企業家大氣豪邁,胸襟寬廣,眼界開闊,思維敏捷;晉江企業家團結協作,抱團創業,守望相助,和衷共濟;晉江企業家吃苦耐勞,堅韌不拔,闖蕩四海,不畏艱辛;晉江企業家樂善好施,熱心公益,扶危濟困,為善不落人后。可以說,晉江企業家精神已經成為晉江一筆寶貴的財富。 剛才,我們表彰了一批功勛企業、先進企業,傾聽了企業家代表創業的感受和經營的體會。通過這樣的方式,就是要表達市委、市政府對晉江民營經濟創業歷史的尊重,對企業家敢為人先、創新創業精神的尊重。下面,我就民營企業“二次創業”,談三方面看法。 第一個看法是:二次創業,晉江要走前列 “二次創業”的號角已經吹響,征程已經開啟。晉江作為全省縣域經濟的排頭兵、民營經濟的先行區,無論從地位作用看,還是從內在需求看,都必須率先響應、走在前列。 1.在“二次創業”中走前列,晉江責任重大、責無旁貸。晉江的經濟總量,占泉州1/4、全省1/16,用孫春蘭書記的話說,就是“晉江的GDP抵3個設區市,財政收入抵4個設區市”,分量之重不言而喻。特別是去年,全省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工作會在晉江召開,“晉江經驗”先后寫入省、泉州市黨代會工作報告,充分體現了晉江的地位,也對創新“晉江經驗”提出了新的要求。從某種意義上說,“晉江經驗”就是晉江民營經濟發展的經驗。晉江民營經濟占主導地位,企業數占91.9%,工業產值占95%,稅收占93.8%,在數量、產值、稅收以及就業上,都是“十分天下有其九”。所以,創新“晉江經驗”、在“二次創業”中走前列,既是上級的要求,也是我們神圣的歷史使命。 2.在“二次創業”中走前列,晉江首當其沖、勢在必行。長期以來,正是民營經濟的先人一步,快人一拍,才有晉江的全省第一、全國前列,也正是這樣的先人一步、快人一拍,晉江率先遇到成長的煩惱。從企業看,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創業過程中,率先遇到發展的障礙,率先遇到別人還沒遇到的問題,必須率先解決、率先應對。從產業看,產業的選擇、產業的轉移、產業的退出,都要率先考慮、率先謀劃。特別是在困難的形勢下,我們產業自身結構性、素質性的問題暴露得更加充分,推動二、三產協調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刻不容緩、迫在眉睫。從區域看,傳統粗放式的發展導致資源環境問題比較突出。比如,在用電方面,去年我市創造1美元GDP耗電0.72度,而昆山只有0.45度,日本更是低至0.23度。在生態環保方面,我們在工業化進程中付出的環境代價較大,生態破壞,污染問題特別是水污染比較突出。這些,都說明我們的發展還很粗放,我們的經濟大而不強。面對經濟先發導致瓶頸先遇的問題,我們必須率先轉型、率先提升,在轉變發展方式上取得先機。 3.在“二次創業”中走前列,晉江豪情滿懷、信心十足。這種信心,來源于30多年發展的堅實基礎。超千億元的GDP、2700多億元的工業產值、136億元的財政收入、38家上市公司、123枚國家級品牌等等,為晉江“二次創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憑借這樣的基礎,就是在普遍不景氣的一季度,我們的主要指標都保持平穩增長,雖然增幅有所回落,但逐月回升,說明經濟基本面較好,且有積極回暖態勢,特別是增值稅增長18.37%,超過全國、全省的增幅,說明企業生產銷售基本穩定;3月份單月工業用電增長37%,說明工業經濟有所回升。這種信心,來源于敢拼會贏、敢為人先的人文積淀。特別是廣大企業家能觀“天象”、會看“風水”、敢走“夜路”、勇闖“激流”,成為晉江化“危”為“機”、率先突圍的堅強保障。“一次創業”中,我們沒有一次在危機中被人家甩掉,每一次我們都是在危機中創造了機會、得到了躍升,靠的就是一股韌勁、靠的就是一種意志、靠的就是“莫道今年春將盡,明年春色倍還人”的信念。只要我們繼續堅持、發揚光大,晉江必將在一次又一次的危機中涅槃重生,在一個又一個的逆境中彎道超越。這種信心,還來源于政企互動的優良傳統。我們的政企互動,就是黨委政府既在企業后頭推波助瀾,又在企業前面因勢利導,推動企業做大做強;同時,企業的實踐,又為黨委政府制訂政策、改善服務提供了依據和動力。這種良性互動,讓我們在機遇中乘勢而上,在挑戰中逆勢突圍,也必將在“二次創業”中發揮重大的推動作用。 第二個看法是:二次創業,晉企大有可為 企業強則晉江強。我們提出“二次創業”,就是要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就是要推動晉江經濟在30多年“量”的基礎上加快“質”的提升,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是主體,各位企業家是主角。大家都有創業的經驗體會,都有自己的“制勝法寶”。所以,在這里,我只能從個人的理解,跟大家交流幾個觀點。 1.實體經濟是根基。在歷史上,英國因為食利喪失強國地位;日本因為房產泡沫化和人口老齡化失去二十年;美國虛擬經濟大通脹實體經濟蕭條,出現占領華爾街的現象;希臘因產業空心化和高福利造成債務危機;在金融危機中只有中德兩國經濟率先實現穩定增長,主要是因為兩國長期重視實體經濟,有堅實的實體經濟基礎。同樣的,堅守實業,是晉江發展的重要經驗,晉江94%的GDP、90%的稅收,都來自實體經濟。當一些地方的企業脫“實”向“虛”、“以錢炒錢”的時候,晉江多數企業始終咬定實業不放松,心無旁騖地把實體經濟做大做強。正是這樣,我們才避免了“企業倒閉潮”“民間借貸崩盤”等問題,我們才能在良好的基礎上轉型提升、“二次創業”。當然,我們強調實體經濟,并非抹殺虛擬經濟。虛擬經濟也很重要,適當的虛擬經濟能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實體經濟發展。這里只是提醒大家,實體經濟是主體,是根本,虛擬經濟是輔助,是手段,背離實體經濟,虛擬經濟就成為泡沫經濟、虛假經濟。 2.寒冬里更要抱團取暖。海洋文化孕育了晉江人獨特、鮮明的精神特質,一個是敢于冒險、敢為人先,另一個是團結協作、抱團發展。在長期的出海作業中,勞作與生活都在同一條船上,要想有所收獲,必須團結協作;面對狂風惡浪,船上所有人的生命都連在一起,更須團結協作;臺風來了,漁船回港避風,互相拴在一起才最安全,仍須團結協作。我們經常說的“坐船愛船走”,就充分說明晉江人崇尚團結、崇尚協作,風雨同舟、同舟共濟的觀念強。當前,經濟形勢不容樂觀,正是暴風雨來臨之際,大家更要抱團取暖、密切協作,千方百計確保產業鏈這條船走好、確保晉江這條船走好。最近,市委、市政府在調研的基礎上,積極引導本地中小企業為品牌企業代工,剛才一些企業還簽訂了合作協議。接下來,我們將分行業舉辦對接會,并出臺鼓勵政策,希望廣大企業積極響應,利用各自資源,強化協作配套,共克時艱,共渡難關。 3.創意設計讓“微笑曲線”綻放。從大的方面講,產業鏈主要有幾個環節,一是研發,二是設計,三是制造,四是品牌,五是營銷,其中,中間的制造加工附加值最低,而兩邊的研發設計和品牌營銷附加值較高,這就形成了“微笑曲線”。目前,我們企業建立了25萬家品牌專營店,有的還拓展了網上營銷、微博營銷,營銷模式不斷創新,而且品牌經營不斷深化,有的已經朝著國際化進軍,安踏公司在俄羅斯、新加坡等國設立辦事處、專賣店,梅花傘業在英、法、意等6個國家設立分公司,三力機車在澳大利亞等國設立售后服務部,等等。我們企業在品牌和營銷方面已是碩果累累,但在研發、設計的環節上,還相對薄弱。希望大家固強補弱、搶占高點,爭取在自主創新、創意設計、專利申請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特別是在創意設計方面,我們剛剛與省文化廳、福建日報報業集團分別簽訂了文化產業合作的協議,可以說,資源較多、潛力較大。希望大家抓住這個契機,大力發展工業設計,把創意、文化、品牌等諸多元素融入其中,提升產品附加值,努力把晉江打造成為品牌之都、創意之城。 4.技高一籌才能勝人一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前不久,《八閩快訊》刊發《安踏集團實現技術密集型企業轉型》的報道,孫春蘭書記批示要求總結推介安踏經驗,引導更多企業轉型升級。孫書記的批示,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指出了一條明路。安踏公司成立全國首家運動鞋科學實驗室和行業唯一一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每年科研投入都在銷售收入的3%以上,研發出41項國家專利技術。正是這樣,成就了安踏運動鞋市場占有率連續11年全國第一、國內體育品牌“霸主”的地位。安踏技術創新的經驗,剛才丁總也作了精彩的介紹,最近省、泉州都在總結推廣,前天少萍市長還親自到晉江召開現場會,我們將抓緊出臺實施意見。希望廣大企業充分認識技術創新的價值,舍得在創新上花本錢,舍得在研發上多投入,以創新的精神創造新的業績。當前,特別要利用危機造成的“擠出效應”和人民幣的“升值效應”,積極引進先進適用技術和設備,推動企業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推動“晉江制造”向“晉江創造”轉變。 5.發展了更要爭奪“發言權”。誰掌握了標準,誰就有了話語權,誰就在市場和利益的分配中占據主動。標準的作用有多大,我舉個例子:美國高通公司,憑借著CDMA標準,每年帶來百億美元的收入,眾多手機廠商不得不繳納標準“入門費”。在標準制定方面,我們一些企業已經開始介入,目前已有38家企業參與制定47項國家標準。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企業已經走出國門,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比如,七匹狼參與起草夾克國際標準。比如,前不久,安踏、特步、寰球、喬丹四家企業,參與起草制定6項運動鞋國際標準,成為我國制鞋行業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的首例,標志著我市品牌國際化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希望大家繼續發力,更多地參與標準的制定,搶占行業“話語權”。 6.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益。就是要堅持“干毛巾也要擰出三滴水”的精神,推行精益管理、精細化管理。在這方面,恒安公司給我們很大啟發,許總多次現身說法,剛才又作了精辟的闡述。恒安公司兩次花重金聘請美國湯姆斯集團和博斯公司,實施管理變革,不斷推進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自2002年推動管理變革到2011年,經營業績從11億增長到170億,盈利能力、稅前利潤率、業績增長率等主要指標,在全球同行業中更是名列第一。持續變革創新,推行標準化、系統化管理,使企業效率不斷提高,使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接下來,我們將在總結恒安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出臺實施意見,在全市宣傳、推廣。希望大家從中獲得啟發和借鑒,實施精益管理,推動流程再造,降低單位損耗,提升員工價值,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益。 7.改制上市成就質的飛躍。企業改制上市,有融資、財富、廣告、人才、社會等效應,除了這些,最大的作用,就是推動企業從家族式管理向現代企業制度轉變,并帶動上下游企業配套進一步提升、運作進一步規范。前幾天,《八閩快訊》刊發《晉江上市公司總量已超江陰但質量仍待改進》的報道,蘇樹林省長在批示上鼓勵晉江上市要由“量變”向“質變”轉變。對此,不管是政府層面,還是企業層面,都要深刻理解、深入領會,共同維護“晉江板塊”的品牌和形象。一方面,我們要規范改制上市各個環節,嚴把上市準入關,爭取更多的企業規范上市。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企業上市后的經營運作,盡量把募集到的資金更多地投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營銷創新、品牌提升、研發設計等方面,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8.更加注重企業社會責任。說到社會責任,大家會想到企業納稅、提供就業、提供產品或服務、投身公益、環境保護等方面,這些都是較直接的,但從產業鏈、產業集群的角度來看,社會責任已成為企業發展壯大的一個重要因素。一段時間來,關于富士康血汗工廠的報道使蘋果和富士康備受指責,雖然后來證實是假新聞,但這個現象值得我們探討,為什么連帶蘋果也備受非議?包括現在鬧得沸沸揚揚的毒膠囊、三聚氰胺事件,大家首先想到的也是品牌和終端的企業。這讓我們聯想到世紀初歐美強制推廣的SA8000標準認證,跨國公司推行企業社會責任標準,一個出發點就是為了減少其供應鏈的采購風險。我們一些大企業、品牌企業也是如此,這些品牌企業在分派代工時,加強質量控制、標準控制,等于是替消費者監督價值鏈上的生產者。在產業集群化、產業區域化的今天,整個產業鏈是塊狀生存、唇亡齒寒的關系,個別企業在社會責任方面出現問題,可能對整個行業、整個地區產生巨大的影響,特別是食品、藥品行業。所以,對于社會責任,企業必須在生產管理和戰略決策中重點考慮、重點體現。希望我們整個產業集群,包括行業協會、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來努力,共同來維護晉江制造的金字招牌,共同來維護晉江品牌的整體形象。 9.扎根故土,放眼世界。我覺得晉江企業家是最有鄉土感情的,泉州市號召“二次創業”、啟動“回歸工程”以來,晉江異地商會和企業紛紛響應、積極參與,比如,磁灶6個異地商會抱團回鄉投資30億,興建海西建材城;361度公司,利用上市募集的資金回鄉投資,建設品牌工業園;一些龍頭企業把營銷中心拉回來,一季度納稅增長都超過50%,剛才恒安許總告訴我恒安一季度的稅收增幅已經超過65%,讓人非常感動。這種家鄉情結、奉獻精神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尤其值得提倡。我們的企業大多是本土企業,是晉江的水土和人民養育了企業、養育了企業家,沒有這方水土、這方人民的支撐、扶持乃至付出,很難說能夠鑄就企業今天的輝煌。一個有事業心、責任感的企業家,不僅要能夠理性地對待利潤、收益等問題,而且要有一種赤子之心、桑梓之情。同時,我們也非常支持企業走出晉江、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因為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做得更大、做得更強。但我們始終認為,市場無地界,企業有根脈,企業家有家鄉。希望大家在走出去做大做強的同時,一定要把根脈留在家鄉,把企業的總部和營銷中心留在晉江。這里,我想和大家探討一個問題,可能有些企業會認為,只有把總部設在大城市才能做大做強,但據我了解,很多世界五百強企業總部都是在小鎮上,比如,沃爾瑪總部在美國阿肯色州一個叫斑得維爾的小鎮,只有3.3萬人口;微軟總部在一個叫雷德蒙德的小城,只有5萬人口;蘋果的總部在一個叫庫比提諾的小城,人口也只有5萬人;阿迪達斯和彪馬的總部,都在德國一個叫荷索金勞勒的小鎮。再看看我們身邊的企業,恒安公司,總部堅持放在安海,一樣可以做大做強;惠安的達利公司,銷售收入已經超百億,總部仍設在惠安紫山鎮。大城市固然有大城市的優勢,但大城市里大公司、大財團比比皆是,人才等各種資源競爭更大,可能總部在廈門有1萬人才,但是也有1萬家企業在競爭這1萬人才,可能在上海有10萬人才,但是也有10萬家企業在競爭這10萬人才。同時,大城市的政府服務也可能無法及時到位。所以,在全球化時空距離縮短的今天,我們大力倡導“根脈在晉江、總部在晉江、決策在晉江;資源在全球、車間在全球、研發在全球”。 第三個看法是:二次創業,政企互動搭平臺 構建創業樂園,既需要政府努力,也需要企業參與,我們要堅持政企互動的好傳統,合力把晉江打造成為民營經濟的政策高地、投資洼地和發展福地。重點打造“六大平臺”。 1.政策平臺。縱觀晉江“一次創業”的歷史,每一次政策的出臺,都極大地推動了企業的發展。上世紀80年代的“五個允許”,促成一批民營企業破土而出;90年代的規模和質量“兩大工程”,提升了產品質量,造就了一批規模企業;新世紀初的品牌與資本“雙翼計劃”,培育了一批知名品牌、上市公司。現在,在“二次創業”啟動之際,省里送來了“十條政策”,泉州出臺了4份文件。我們又梳理整合形成20份扶持政策,涉及改制上市、科技創新、人才引進、商貿服務業、股權投資、文化創意等方面,構筑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政策體系。這些政策,針對性強、覆蓋面廣、含金量高,具有較強的桿杠作用和導向效應。今年預計財政兌現資金高達7億,比去年增加2.5億。為方便服務企業,我們已在行政審批服務中心設立專門的服務窗口,為企業提供快速審批、政策咨詢、政策兌現等服務。希望大家用好用活這些政策,并根據應用情況及時反饋意見建議,共同提升政策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城市平臺。晉江的“一次創業”發端于農村,“二次創業”則更要依托于城市。近兩年,我們加大城市改建力度,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城市面貌迅速改變、迅速提升。接下來,我們將主動融入泉州環灣城市建設,在學習先進理念、先進規劃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高起點規劃,高規格設計,完善設施、完善功能,進一步集聚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把晉江打造成為宜居宜業宜商的“現代產業基地、濱海園林城市”。在推進城市建設的同時,我們要以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更加重視培育城市文化、弘揚城市精神、塑造城市之“魂”。“一次創業”中,晉江人用自己的思想和智慧、心血和汗水,凝練和傳承了“誠信、謙恭、團結、拼搏”的晉江精神。如今,踏上“二次創業”的征程,我們更要繼承、發揚晉江精神,使之更有豐富的內涵、強勁的張力、明顯的特色和時代的氣息。 3.產業集聚平臺。產業發展需要載體承接和要素支撐。我們將大力整合提升工業園區,建立一套高效、有序的運作模式和完善、科學的投融資機制,優化完善產業布局。同時,我們還要請企業家朋友來共同探討,研究石材行業退出后的產業替代,是否可以探索整合永和及晉南四鎮土地,為我市產業轉移、民企“二次創業”、上市返程投資和實施“回歸工程”提供新的載體,拓展新的空間。 4.公共服務平臺。這里面,既有軟的平臺,也有硬的平臺。軟的平臺,主要就是政府的服務、政府職能的轉變,從被動向主動轉變,從行政管理向公共服務轉變。在晉江,政府的服務要努力,企業、群眾的監督也要給力,希望我們加強政企互動、共同努力,營造更好的服務軟環境。另外,還有硬的平臺,主要是產業的服務平臺,其中,“三創園”要打造成為集創意設計、研發孵化、資本運營、電子商務等多種業態為一體的公共服務平臺;青陽洪山綜合區要盤活現有舊廠房,建設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聚集區和先行區;生產力促進中心要打造成為研發與應用的合作橋梁、科技成果的中試基地。同時,還有各種行業研發中心、行業檢測中心等等,我們希望與行業協會以及廣大企業共同來打造、共同來提升。 5.人才集聚平臺。人才是第一資源,未來競爭歸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到晉江后,每次到企業調研,企業家談得最多的除了用地之外,就是人才,普遍認為晉江人才政策力度較大,但由于城市綜合配套各種因素,還難以引進、留住人才。接下來,我們將緊抓被省里定為“人才強市”試點的契機,在建設宜居城市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政策,創新機制,按照“引進與培養并舉,高層次人才與基礎性人才并蓄,數量與質量并重”的思路,構建與城市、產業發展相適應的人才支撐體系。企業家層面,要重點培養“創二代”,重點培養可信賴、可交班的人才,順利推動代際傳承。企業高管層面,要通過創設高端培訓平臺和發展平臺,為培育人才、留住人才提供載體。高技能人才層面,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職業院校為基礎的培養培訓體系。在這方面,我們是全省唯一的中等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點,有資源、有優勢。前不久,省里陳樺常委專程來調研,給予我們多項扶持舉措,包括中職教育免學費;中職直接升高職;支持建設產學研合作及實訓基地,支持建設紡織服裝鞋帽研發實訓基地等等,我們正積極對接,力爭在職教改革上有新突破。另外,在推進城市更新的同時,我們將加快公租房建設,大力引進基礎性人才,在快速城市化中吸引人才、集聚人流。 6.服務業平臺。晉江的三產相對滯后,在工業化初期影響不明顯,但在分工越來越細化、生產越來越快速的今天,要素和產品的流動,如果沒有三產的整流作用,在很多環節將流不動、流不快、流不遠,二產的發展將受到極大制約。這就倒逼我們調整產業結構,迅速提升三產,加快發展服務業。接下來,我們將著力完善物流布局和功能分區,整合專業市場,重點發展內坑、磁灶等商貿物流聚集區,加快陳埭國際鞋紡城建設,并結合城市更新的趨勢,重點完善城市商業業態,大力發展社區服務和物業服務。同時,我們將大力發展金融服務業。現在的機遇很好,泉州市正申報國家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綜合改革試驗區,我們將主動對接,力爭取得先機。接下來,要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探索民資服務參與模式,并通過爭創兩岸金融試點區,吸引外資、臺資金融機構入駐。目前,我們正著手編制金融平臺建設規劃,以建設股權交易市場、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為切入點,建設金融服務平臺,大力引進多元化金融中介機構,打造區域性金融中心。另外,企業上市“新三板”擴容提速,我們將抓住五里園納入泉州國家級高新區的契機,積極籌備對接。值得向大家推介的是,前不久,我們與天津股權交易所簽訂合作協議,并引進中介機構,為中小企業搭建新的融資平臺,目前已有1家企業掛牌交易,5家企業啟動改制,今年將有8家以上的中小企業掛牌交易。這個平臺,大家可以好好利用,利潤500萬以上的企業,三個月就可以掛牌交易,一年可以籌集資金2-3次,一次2000萬以上,具備“快速、多次、成本低”的特點,非常適合我們晉江的中小企業。 企業家朋友、同志們!正如《愛拼才會贏》這首歌唱的,人生“有時起,有時落”,經濟也是“有時起,有時落”,在這樣的經濟形勢下推動民營企業“二次創業”、轉型升級,更具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困難是暫時的,變化是永恒的。相信在“一次創業”中披荊斬棘、所向披靡的晉江企業家,一定能夠在“二次創業”中華麗轉身、加快進化,在推動自身發展的同時,為豐富“晉江精神”、創新“晉江經驗"”作出新的貢獻! ? |
- 2012-04-01晉江出臺扶持政策 鼓勵民營企業“二次創業”
- 2012-04-16推動民企“二次創業” 晉江力爭再立潮頭領風騷
- 2012-04-28晉江推進民企"二次創業" 每年撥3億設創業引導金
- 2012-05-02黃少萍在晉江民營企業"二次創業"大會上的講話
- 2012-05-03實施優秀人才購房補貼 晉江今年兌現49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