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卜迎來大豐收,滯銷的局面卻讓菜農高興不起來。這么一大袋有60斤,只賣5元錢。 本報訊 (記者 許雅玲 陳曉東 實習生林書修 文/圖) 隨著《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第一集《腳步》的熱播,石獅蚶江大廈村的沙土蘿卜著實“火”了一把。熒屏上,沙土蘿卜入口潤嫩,毫無纖維感,讓人垂涎三尺。然而,昨日,記者來到大廈村卻了解到,當地菜農辛勤勞作,將蘿卜種得又大又白,卻8分錢一斤的低價都賣不出去。沙土蘿卜在當地少人問津,此次在全國卻頗受熱捧,可謂是“墻內開花墻外香”,這讓菜農感到無奈。 蘿卜產量多 本地需求少 “三年了,整整滯銷三年了。”來到一片沙土地邊,當地菜農程水平嘆了口氣。他告訴記者,自己種了700多畝蘿卜,畝產近萬斤,“有的種在大廈村,有的種在大廈村附近的村子。每畝投入1000多元,現在一畝賣500元都沒人要。”他介紹,三年前,沙土蘿卜開始滯銷,今年最嚴重。本地市場已經供大于求,一大袋60斤只賣5元,除去運輸費和人工費用,大家連種子錢都賺不回來。 之前有天津、北京等地老板打電話聯系過他,但是北方屢下大雪,造成交通不暢。“而現在蔬菜車也不允許超載,外地老板的運輸成本增加,別人也不愿意過來收購。”程水平感到很無奈。 曾出口海外 越賣越便宜 大廈村村支部書記程元信告訴記者,蘿卜是大廈村沙土地的特產,它們雖貌不驚人,但三年前幾乎都出口海外。“以日本為主,只是后來因為國際形勢,就沒有再銷往日本了。 “當時一斤賣兩三毛錢,后來越賣越便宜。”程水平指著蘿卜說,一斤要賣一毛六才能保本,現在賣8分錢都還賣不出去。我算了算,三年前一畝能賺3000元,現在每年都要虧幾十萬元。  為了騰出地種春季作物,一些菜農只能將蘿卜拔起扔掉。 坐擁好名聲 菜農盼出路 為了將蘿卜賣出去,菜農們找了不少方法。他們有的將蘿卜賣給本地菜市場,但是需求量畢竟太少,對解決蘿卜大量滯銷問題只是杯水車薪。也有的菜農與商場談合作,商場也同意收購,但是要求菜農們還要配送白菜等其他蔬菜,令菜農們一籌莫展。 大廈村的不少農民冬季種沙土蘿卜,春季種花生和地瓜。現在,蘿卜到了收獲季節,有的長到七八斤,但不收就爛在地里,既占地,也大大影響了口感。為了騰地,菜農們只好狠狠心將蘿卜拔了。如今,大廈蘿卜聲名遠揚了,菜農們盼望能帶來更多的實惠。 親愛的讀者,如果您能幫助大廈村菜農們,或者有什么好的建議,請電話聯系大廈村村委會88812979,或撥打本社24小時熱線963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