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眼光丈量城市未來 ——解讀晉江新型城鎮化試點經驗之一 編者按 6月9日,省委書記尤權、省長蘇樹林帶隊深入泉州開展工作檢查。其間,泉州“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贏得了檢查組的稱贊。省領導更是從眼光、魄力、理念、胸懷四個角度,解讀晉江等地新型城鎮化經驗。在省委省政府工作檢查總結會上,尤權提出,要切實提高新型城鎮化水平,總結推廣晉江新型城鎮化試點經驗。作為全國典型、全省新型城鎮化試點,晉江探索出了哪些經驗?即日起,本報推出系列報道,探尋晉江新型城鎮化試點的啟示。 與繁華的晉江萬達廣場相隔不到一公里,錯落有致的五店市傳統街區在城市中安靜佇立。就在本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盧思立攜他的根雕藝術館進駐這里,他的鄰居,有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蘇獻忠,未來還將有門里博物館負責人曾少池、中國石雕藝術大師王向榮等人。 作為文都泉州一個新興的文化功能區,五店市何以能夠吸引大師青睞?盧思立給了記者答案:繼承與重視。在他看來,從閩南磚厝“皇宮起”到中西合璧的洋樓,造就了這里濃郁的傳統文化氣息,再加上晉江的重視支持,無論軟硬環境,這里都是專注創作的好地方。 關于吸引力,晉江五店市傳統街區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斌有著類似解讀,除去優渥的營商環境及配套,他特別提到:“五店市是晉江黨委政府用高瞻遠矚的眼光筑造的項目,是誠意之作。” 的確,五店市傳統街區的打造,眼光不可謂不長遠。有一筆賬被反復舉例多次:如果從眼前利益算,五店市對晉江至少有兩虧:一是政府失去賣地的巨額收入:參考幾年前相鄰地塊每畝630萬元的價格,五店市一期126畝地價約為10億元;二是整個五店市傳統街區一期建設投資將近7億元。 但晉江市委、市政府的賬卻是這樣算的:五店市擁有深厚的歷史人文積淀,通過保留閩南元素,保存鄉愁記憶,守護城市的根,守住文化的魂,不僅避免千城一面,整個城市都將因此而“增值”。這種蔭及子孫的“增值”,遠不止17億元!未來的五店市傳統街區,連片矗立的古大厝、日日登臺的戲曲演出、走街串巷的民間藝人,將與現代餐飲娛樂交相輝映,成為傳承歷史的文化寶庫和海內外晉江人共同的精神家園。 城市經營者的眼光,不僅影響一座城市的人文生活,更與提高市民素質緊密相連,這是“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最直接檢驗。一個月前,世界經典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在晉江戲劇中心上演,人們只需花上10—30元就能觀賞。演出水準之高,票價水平之低實屬罕見——這是“大美晉江·惠民舞臺工程”帶來的每月福利。而在此之前,晉江人已經欣賞到英國24合唱團、俄羅斯國家明星芭蕾舞劇院等高層次演出。 這就是晉江城市經營者的眼光,在晉江執政者眼中,新型城鎮化絕非單純的空間拓展,更是城市內涵的延伸。晉江城市中軸線——世紀大道是又一道縮影,而今,這里已然形成一片文化聚集區,匯集洪山文創園、圖書館、博物館、文化中心、戲劇中心等,打造出“15分鐘文化生活圈”。 □本報記者 葉舒雯 通訊員 陳文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