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城相融:大手筆彰顯大魄力 ——解讀晉江新型城鎮化試點經驗之二 在去年帶領學生參加“海峽杯”福建(晉江)工業設計大賽之后,北京理工大學鐘明明教授又先后前往晉江洪山文創園考察十余次,就在前天,她撥通洪山文創園核心啟動區——晉江國際工業設計園運營商、福建同天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鄂東的電話,表達了工作室進駐文創園的意愿。 作為晉江市委、市政府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最新載體,晉江洪山文創園開園一年的“成績單”令人矚目:設計機構為全省之最,41家入駐機構匯集200多名設計師——夜里10點多,人們仍可看到設計大樓燈火通明,這是一個園區生機勃發的顯著標志。短短一年,園區與1000多家本地制造企業建立起長期合作關系,服務范圍涵蓋晉江鞋服、機械、食品、水暖、紙品、箱包等老牌產業。 年過半百的吳春麟,原是湖北黃石紡織機械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去年10月,他受聘到洪山文創園區內的晉江創鑫工業設計公司任總工程師。除了良好的薪酬待遇,他說,文創園濃厚的氛圍與環境最吸引他。晉江東石鎮一家制傘企業老板亦是感慨:“以往要把設計人才請進鎮里,很難。現在有了集聚平臺,有氛圍、有配套、有鏈條,人才都愿意來了?!?/p> “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機構人才的引進,在促使城市新的業態結構、人才結構趨于優化的同時,正悄然影響著晉江的城市面貌,推動城市的國際化交流?!币蝗缋疃鯑|所言,新型城鎮化建設離不開強大的產業支撐。近年,通過公共服務平臺的突破性建設,晉江先后生成了洪山文創園、中小企業科技服務平臺、生產力促進中心等創新載體,啟動實施“一區九園”開發區拓展規劃,規劃總面積擴大到203平方公里(占晉江市域面積的1/3),并先后投入50多億元,完善園區產業配套及學校、醫院、文體設施等市政配套,足見晉江黨委政府的膽識與魄力。 以產業為支撐,驅動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務配套,這僅是產城融合的一個層面,其另一個層面,則是晉江城市綜合承載力的大手筆提升。近年來,以梅嶺組團為龍頭,晉江投入1000多億元資金,實施九大組團建設和五大片區改造,城市框架不斷拉大,2013年全市城鎮化水平達64%。為進一步深化產城鄉融合,晉江還將投入28.7億元,構筑“152030”快速交通圈,即明年要實現市域內任一地點15分鐘內上高速,城市中心城區20分鐘內通達任一鎮街,各鎮街和外來人口集中的工業園區之間30分鐘內通達。 □本報記者葉舒雯 通訊員陳文經 |
- 2014-04-16晉江力爭2020年實現50萬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 2014-06-30以文化眼光丈量城市未來 晉江城鎮化經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