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大師盧思立:專業人才培養是復興和傳承泉州傳統工藝的當務之急 盧思立 東南網1月26日訊(本網記者 顏財斌 通訊員 葉建寶)他致力于木雕研究和創造70余年;他獨創的自然型木雕,在雕刻中融匯了現代藝術的抽象手法;他喜歡以家鄉的木材為雕刻原料,不僅僅只是因為他愛鄉,更是因為家鄉的龍眼木具有不亞于高檔木材的特殊材性……他就是盧思立,年過七旬的盧老生于泉州,是我國當代著名雕塑藝術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談起泉州木雕工藝的傳承與發展,盧思立有說不完的建議和期望。他說: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培養人才,只有培養專業人才,才能將古老的技術傳承下去,“泉州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又是東亞文化之都,擁有著許多目前已經頻臨失傳的民間技藝,這些技藝的知名度甚至遠播海外,令人稱贊,也早已成為泉州的文化名片,政府應在傳承上進一步重視,不讓這些技藝消失在滾滾的商潮中”。 “社會變革使手工木雕越來越邊緣化。但是,手工雕刻的文化價值則顯得越來越高。作為一種歷史文化遺產,其能否傳承下去顯得十分重要。”盧思立坦言,大師帶徒傳藝是傳統技藝傳承的有效方式,理論學習則可以讓學藝者的思想和造詣得到提升,如今就是希望在政府的扶持下,可以多培養些新生代木雕藝人。 早在上世紀60年代,盧思立任泉州市雕刻廠木雕車間主任兼技術指導員時,其所帶的18名學徒在經過言傳身教和嚴格培訓,全部出師。這些人不僅成為了廠里的技術中堅,不少人在后來還成為泉州知名企業家或工藝美術界名人。盧老表示,學藝并非是一片坦途,藝術唯有不斷傳承,才能保持恒久的生命力,換發新的光彩,“目前,可以被列為藝術品的已不多,藝術精品更是少之又少”。 |
相關新聞
- 2014-12-03泉州開發區鼓勵技術創新 推動企業“智造”轉型
- 2014-12-31以龍頭企業引領推動 泉州開發區產業轉型集聚
- 2015-01-20萬利得節能科技:從消費者角度去研發產品
- 2015-01-21國信證券郭曉明:“個性化”服務 引導企業從金融中獲益
- 2015-01-22泉州開發區沉瑜香:挖掘香療古驗方 重拾文化瑰寶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