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許雅玲)受寒冷天氣影響,冬款鞋服銷售成為推動零售業增長的引擎。昨日,記者從泉州羽絨服生產量最大的晉江獲悉,截至今年1月25日,“泉州造”羽絨服在南方城市的銷量同比增長50%以上。 這幾天,冷空氣挾著雨雪洶涌來襲,讓市民著實體會了一把冬天的感覺。不過,這股號稱“超級寒潮”的冷空氣,卻讓不少泉州鞋服企業樂開了花。“今年以來,我們的保暖沖鋒衣、棉鞋、羽絨服銷量都很好。”據泉州晉江明偉鞋服有限公司負責人洪先生介紹,該企業今年1月1日至22日,冬款鞋服的零售額同比增長不少,尤其是華東、江浙一帶。其中,長沙同比增長82%,合肥同比增長51%,杭州同比增長18%。泉州鞋服企業樂登是一家集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為一體的大型綜合企業,旗下擁有三大知名戶外品牌。該公司負責人陳先生告訴記者,今年,保暖沖鋒衣、羽絨服、登山鞋等冬款鞋服銷量回暖,同比增長30%。“北方城市同期銷量基本同往年持平,南方城市銷量增長不少。” 此外,寒冷天氣也有助于鞋服生產商“去庫存”。作為泉州本土紡織業的代表企業之一,晉江龍峰紡織有限公司在2010年創建了“國家羽絨服及休閑運動面料產品開發基地”。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年初至今,羽絨服銷量同比增長10%,對“去庫存”有所幫助。據悉,冬裝面料的購進周期、生產周期比較長,一般都是提前半年開始生產,現在想要追加訂單已經來不及了。今年泉州入冬遲,冬款鞋服前期賣得不怎么樣,庫存數量比較大。“超級寒潮”的到來,對生產商“去庫存”有一定推動作用。 相關新聞: 寒潮天熱經濟 保暖用品走俏 本報訊 (記者王麗虹)連日的低溫天讓許多市民體會了一把寒冬的感覺。不過,這股號稱是“超級寒潮”的冷空氣,卻給不少商家帶來了商機。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隨著冷空氣的強勢來襲,此前不受待見的羽絨服一下成了搶手貨;平常感覺“沒必要”的電暖器,也成了不少家庭的必需品;送餐、跑腿服務也需求增加。 羽絨服銷量抬頭 積壓貨有了“出口” 記者走訪發現,中心市區中山路、南俊路的許多服裝店,都將保暖的羽絨服、毛呢大衣擺在店內最顯眼位置,打完折后一件差不多五六百元。市民謝女士前日中午下班后直奔服裝店,挑了一件羽絨服和兩件毛衣。“這幾年泉州的冬天都不太冷,家里厚衣服很少,這兩天降溫太厲害,趕緊來買兩件御寒。”買單后,她直接穿上羽絨服離開。 在中山路經營女裝店的陳先生,今年入冬時進了一批羽絨服,但銷量一直不佳,直到上周明顯降溫,銷量才開始增多。“最近幾天,羽絨服賣得比之前好多了,之前一天才賣兩三件,現在一天能賣十幾件。”他說,不只是羽絨服,毛呢大衣、羊毛衣銷量也都增加了,趁著這股寒潮,積壓了一個冬天的羽絨服終于有了“出口”。 取暖家電熱銷 防寒小商品走俏 不僅是御寒的衣物,各類保暖產品最近也十分熱銷。昨日,在溫陵南路蘇寧電器店內,市民王先生購買了一臺350元的暖風機。銷售人員介紹,由于天氣寒冷,最近銷量最佳的就是暖風機、電熱扇等取暖小家電,銷量比平時翻了幾番。 “前幾天在網上買了兩臺小型取暖機,一臺才48元。”市民汪小姐前日收到取暖機后,一臺帶到單位放在腳邊,一臺放在書房,“使用電腦的時候,再也不會覺得兩腳冷颼颼了。” 不僅電暖器熱銷,這幾天暖手袋、暖身貼等防寒小商品銷量也上升不少。在中山路一家飾品店,店主介紹,暖身貼一包從8元到十幾元不等,一天能賣幾十包,暖手袋一天也能賣出二三十個。 天冷催熱跑腿幫 湯鍋餐飲“沾光” 室外寒意濃濃,于是“叫外賣”成了一些市民解決吃飯問題的佳選。記者了解到,中心市區部分餐飲店的外賣數量比平時增加了三成。“這幾天天太冷,不想出門,用手機APP叫外賣很方便。”在中心市區一家外貿公司工作的石女士說,同事們最近基本都叫外賣,只需多付兩三元配送費就行了。 嚴師傅是一家外賣網站的配送員,他告訴記者,最近幾天外賣訂單增加了三成左右,每天都要忙到晚上9點多,中午也只能抽十幾分鐘吃飯,一天有12個小時都在路上跑。除了送餐,也有不少人訂飲料、蛋糕、水果等。“上個月有時一天跑不到十單,最近一天能跑近二十單。” 寒潮天里,人們聚會更喜歡吃些湯鍋、火鍋等熱飲食品,不僅美味,還能保暖。前日晚餐時分,涂門街一家火鍋店人氣火爆,店員們忙得不可開交。負責人介紹,近來生意很好,火鍋人均消費就幾十元,大骨湯鍋、羊肉湯鍋等銷量最多。 |
- 2016-01-25安溪劍斗鎮福斗村:水管被凍裂 菜地“蓋被子”
- 2016-01-25泉州市下發緊急通知 安溪永春德化霧凇景區全部關閉
- 2016-01-26寒潮造成泉州農業損失近8000萬元 惠安受災情況最嚴重
- 2016-01-26市區-0.6℃九仙山-15.6℃ 泉州多地刷出“史上最冷”
- 2016-01-26“霸王級”寒潮來襲 泉州市區水管4天68處凍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