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墓區整潔有序人人有責。昨日4.5萬人赴清源山、宏福園和皇跡山陵園—— 不文明祭掃當戒!  宏福園內鞭炮聲聲、煙霧陣陣,不少人捂起耳鼻。 昨日天氣晴朗,許多市民攜家帶口前往中心市區清源山、宏福園和皇跡山陵園掃墓。據統計,昨日3個陵園共接待4.5萬多人,是前日接待量的3倍。記者走訪時發現,大多數市民都能響應部門倡議文明祭掃,但隨著掃墓人流明顯增多,隨地燒紙錢、燃放鞭炮、亂扔垃圾的現象也開始出現。陵園管理方呼吁,本周末將迎來祭掃高峰,希望廣大市民文明祭掃,自覺維護墓區清潔。 □本報記者 王麗虹 謝宜萱 黃楓 陳曉東 文/圖 現象一 焚燒金紙錢 引發小火情 相比前日較小的人流量,昨日皇跡山陵園迎來了祭掃小高峰,隨之而來的是個別不文明行為。昨日上午10點多,記者在陵園內看到,即便園內設有專門燒金紙的場所,一些市民仍隨意用金桶就地燒金紙,紙灰不斷飛舞,風一刮就漫天飄散。 突然人群中,有人發出一聲驚呼。“不好!著火了!”原來,有市民在墓前擺金桶燒金紙,一不留神把一旁的小樹苗點燃了。周圍的人十分緊張,紛紛尋找水源撲火苗,雖然最后火被撲滅了,但小樹苗已經被燒得剩下枝干。即便因為燒金紙引發了火情,一些市民還是堅持這類傳統的祭掃方式。來自中心市區的謝先生說,除了日常的紙錢之外,他們還買了錢幣、衣服、手機、電腦、別墅等樣式的祭品。  多數市民文明祭掃,在專用焚燒爐前燒紙錢。 現象二 隨處放鞭炮 炮屑散一地 昨日上午11點,記者來到宏福園。園內停車位基本被停滿,不少車輛只能停放在道路兩側。記者沿臺階上了墓區,沿路都是濃重的紙錢燃燒味,灰燼隨風飄,讓人躲避不及。有的市民直接在墓碑前燃放鞭炮,留下一地炮屑。一些市民燃放鞭炮沒有顧及他人,讓行人差點“中招”。 在皇跡山陵園內,隨處可見鞭炮屑和用剩下的煙花炮筒。“啪!”一聲巨響從不遠處傳來,記者看到有市民剛放了一門禮炮,五顏六色的彩紙在空中飄散開來。很快,他們掃墓完畢就離開了,留下滿地的炮筒、紙屑、垃圾,等著清潔人員來打掃。 昨日中午12點多,記者驅車沿著齊云路前往清源山。沿路車輛很多,也有不少市民步行或騎電動車上山祭掃。清源山的墓區大多處在樹林中,記者發現,不少墓地周邊都布滿了枯草和枯木,但一些前來祭掃的市民不以為然,直接在墓地前燒紙錢、放鞭炮。祭掃結束后,他們并未確認紙錢上的余火是否熄滅,直接揚長而去,留下了安全隱患。 現象三 垃圾隨手丟 忙壞環衛工 在宏福園內,除了炮屑,路面上隨處可見被人丟棄的塑料袋、飲料盒、食品包裝袋等雜物。草地上、墓碑旁也有不少垃圾,多以塑料袋為主。一名保潔人員拿著簸箕在清理垃圾,她說,由于垃圾很多,她從早上7點多開始清理,要一直忙到下午5點多。山上的垃圾要用擔子挑到山下,統一堆放,再由垃圾車運走。 宏福園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平時園區內有10多名環衛工人負責保潔,為了應對清明祭掃高峰,又臨時調派了10多名環衛工人,清明期間每天有近30名環衛工人負責陵園的保潔工作。 在宏福園內,記者見到了從香港回泉掃墓的陳先生一家,由于時間太緊,他們手上還提著行李。“每年的清明節,我們一家人都會回來給先人掃墓。”陳先生說,他們之前住在泉州市區,后面全家人搬到香港。他的母親忙著在墓碑前擺放祭品,他和兒子幫忙清理墓碑前的雜草。“家鄉變化好大,很多路變寬了,都認不得了。”陳先生的母親說,這次剛好復活節,香港有放假,不然他們回來都很麻煩,還得請假。由于太倉促,他們前天剛到泉州,一家人住在酒店,昨天早上起床后就趕著來掃墓,“掃墓完就得去趕動車了,所以就把行李也帶上。”  個別市民隨處放鞭炮,留下一地垃圾。 呼吁 文明祭掃 防范山火 記者了解到,去年清明期間,我市共發生36起山火警情,皆由清明掃墓引起。為保證今年清明祭掃安全,3月25日起到4月15日,全市林區實行禁火,森林高火險區嚴禁一切野外用火,杜絕攜帶易燃易爆物品進入林區或在林區吸煙,禁止在林區燃放煙花。 “清明期間,請市民文明祭掃,謹防山火。”清源山景區管理行政執法大隊李隊長提醒廣大市民,不要在山林里燃放鞭炮,更不能焚燒紙錢,因為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山火的發生,這涉及公共利益,甚至是生命安全。 宏福園工作人員王先生呼吁,市民們最好用鮮花寄托哀思,拒絕鞭炮與紙錢,把垃圾就近扔進垃圾箱,或將祭掃產生的垃圾帶走,不要隨意丟棄,別弄臟了親人安息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