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實驗找到完美縫灰 這10年間,為了找到最完美的勾縫材料,姚洪峰說,專家們已經做了長久的實驗,采用不同組合、不同比例,調配樣品,多次試驗,“在多種方案中,我們最想選出的是勾縫保存時間可以盡量長的,最終決定選用傳統蠣殼灰進行勾縫。” 這種縫灰由灰、砂、米漿、紅糖水配置而成,其中的灰由蛤蜊殼燒制得來,而且即發即用,當天使用。為使灰縫與周邊砌體的材料和顏色協調,施工中還會在勾縫灰中適當添加灰色。 勾縫人員需篩選培訓 填補雙塔勾縫不僅是細致活,每一個小縫隙都是個大工程。 設計方案細化了具體的施工工藝流程:每個參與施工者,要先用牙科工具清理縫隙內部垃圾及松動的老縫灰;再用毛刷、洗耳球、去離子水去除縫隙石材表面的塵土,盡可能沖洗干凈。填縫時,灰漿填入縫中后,還要使表面平整低于兩邊石材2毫米;然后用軟布、去離子水、軟刷清理操作中污染到的石材表面。 姚洪峰介紹,這個修繕工作對施工人員要求嚴格,每個人都要經歷嚴格的篩選和崗前培訓才可以上崗,“整體的施工難度不算大,但是要求嚴格,所以施工進程慢,要用近一年時間來修繕。” 安裝防護柵欄防禽鳥 除了對勾縫進行填充修補中,塔內的清理也是本次修繕任務之一。塔內最重要的污染物是禽鳥糞便,在清除干凈后,還將為東西塔各層門洞安裝防護柵欄,防止禽鳥飛入塔內,并拆除廢棄照明設備。 國家文物局對本次設計方案的批復意見回復中建議道,“除了勾縫修繕處理,建議在現有勘察的基礎上,穩步推進石質文物科技保護專項工作,待條件成熟后編制方案另行報批。”姚洪峰說,石頭表面風化如何修繕是個世界性難題,國家文物局的這個批復,就是希望泉州今后可以再深入研究,對石頭表面風化的病害進行修繕。 據悉,本次勾縫為防止因滲水而影響東西塔本體,減輕石質文物表面病害,本次工程暫不對表面病害進行處理。 |
相關新聞
- 2013-10-16泉州市民曬現存最早照片 目睹121年前的東西塔
- 2013-11-11百余古塔見證泉州宗教興盛與海上貿易發達 多遭侵蝕
- 2014-11-05老照片“泉城東西塔”離太近 請教高手:是假的嗎?
- 2015-02-04泉州開元寺東西塔安裝照明燈被叫停 方案擬調整
- 2015-10-23泉州東西塔浮雕人物線描刊印 耗時半年繪就200尊人物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