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天恩打算用雕刻刀,將東西塔以1∶100的比例進行微縮 東南網7月26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劉燕婷 田米 實習生 嚴玉蓮 文/圖)千年古城兩座塔,凝聚了無數泉州人的鄉愁和古早的時光記憶。無論去了多遠,闊別多久,說起泉州地標,東西塔總會從一片河山的影像里閃著明亮的光。 60余年再次修繕,有關東西塔的話題,總會成為泉城的焦點。家住安溪的讀者打來電話,說他曾在東西塔下圓了母親的心愿;做了一輩子東西塔鄰居的老西街人,正用手中的雕刻刀,做著微縮百分之一的東西塔;老泉州人蔡永懷,指著墻上的老照片,說這半輩子來重要的記憶總少不了東西塔的身影……每一個人與東西塔的回憶,用不同的介質定格,但都用著相同幸福的口吻在講述。 他用雕刻刀 將雙塔微縮百分一 71歲的許天恩伏在案前,他一手握著細尖的雕刻刀,另一只手輕輕扶穩22×13毫米的油泥,鼻尖下抵著放大鏡,一尊被以1∶100微縮的東塔浮雕佛像,在他的刀下,被雕刻得神采奕奕。 許天恩家住在開元寺門口紫云屏背后的象峰巷,三五分鐘就能走到東西塔下。七八年前,退休了的許天恩就想著怎么打發閑散日子,自己半輩子都經營工藝美術公司,雖不是科班出身,但也算耳濡目染?!凹议T口就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貴遺產,要是能自己雕刻一座東西塔該多好!”說做就做,帶著相機,拍了上千張照片,每尊浮雕、圍欄、屋檐,甚至每個局部的石頭構建,都進入他的鏡頭。 “照著圖片雕刻,可是因為不知道各個部分的比例,做出來的塔有點失調?!痹S天恩開始各方收集關于東西塔的書,輾轉買到王寒楓的《泉州東西塔》,他如獲至寶,“雙塔的周長、屋檐瓦塊幾片、佛像多大多高,全部的數據都齊全。而且160尊佛像,每一尊的照片都很清晰。”這本書成了他的工具書,幾乎每頁的內容都了然于胸,每尊佛背后的故事也都一一研讀。他說,只有這樣深入地了解,才能在雕刻時,突出每尊佛像的神采。 “想做什么,年紀不是問題,再大都不晚。以前雕的是平面線條,最近這兩個月開始嘗試浮雕?!币蛔?2×13毫米的浮雕,他要花兩天時間,要想完成東西雙塔,至少要花去一兩年的時間。 每當雕好一小尊,許天恩都會覺得很有成就感。由于雕刻過程耗時又費眼,他的孩子都不愿跟著學,讓他有些遺憾。東西塔即將修繕的事,讓他開心了好久,他說,這是古人留給泉州的遺產,一定要好好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