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紀50年代修繕開元寺的畫面(黃百寧 圖) 本報記者 張曉明 核心提示 “畫面上,遠處沒有任何高層建筑,一片寧靜。夕陽西下,天空出現少見的粉紅色?!崩蠑z影家陳世哲在朋友圈發了一張“90年代的東西塔”,立即引來大量點贊。古老雙塔修繕在即,讓我們透過老攝影家的鏡頭,去回味時光在東西塔上留下的印跡。 黃百寧:東西塔是永恒的 提到泉州老照片,我們不禁想起已經過世的黃百寧。黃老把畢生精力都奉獻給了攝影事業,為泉州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資料圖片。在他數以萬計的照片中,有不少是新舊泉州對比的照片。他曾在一次攝影展中用3張照片直觀展示了泉州60年的發展歷程。 “東西塔是永恒的,但是它們周邊的景物隨著城市的發展改變了不少,我的照片,正是通過東西塔外圍,發現這種變化的。”黃百寧曾說,東西塔是泉州代表性建筑,但是它們不是孤立的,它們不但講述著泉州的歷史,也見證了泉州古城的快速發展。通過新舊照片對比,讓人在緬懷過去的同時,憧憬未來。  第一次看到東西塔上的猴行者時,日本學者中野美代子樂開懷。 (陳世哲 圖) 陳世哲:窗外就是東西塔 陳世哲的家就在東西塔對面,“每天抬頭不見低頭見?!彼χf他就是生在東西塔下的孩子。1981年,陳世哲第一次拿起攝像機,那時30多歲。從德化文化館調到泉州旅游局工作后,熱愛寫作的陳世哲,每天的日記變成了用相片記錄。在他的照片里,記錄了泉州東西塔下最后一次攻炮城;記錄了上世紀80年代日本學者中野美代子第一次看到東西塔上的猴行者時的歡呼雀躍;記錄了30年前,東西塔下百姓生活的點點滴滴…… “站如東西塔,躺是洛陽橋。”陳世哲說,這句話每個泉州人都能脫口而出。古往今來,背井離鄉或遠涉重洋的泉州人,他們魂牽夢繞的不僅僅是親人和故鄉,還眷戀著那依然屹立的東西塔。  1983年元宵燈會,亮燈的東西塔很美。(蔡其呈 圖) 蔡其呈:拍下塔上所有雕刻 “東西塔上不光有孫悟空的原型‘哈奴曼’,更有唐三藏和白龍馬。”說到東西塔,從1980年開始到開元寺工作的蔡其呈,對雙塔上的石雕娓娓道來。從起初的協警到園藝工人再到后來的攝影組,蔡其呈每天就生活在東西塔下面,他發來的第一張照片是一個西裝革履帥小伙的照片。他羞澀地說,這是他人生中第一張彩照,當時與同事上塔安裝燈泡時拍攝的。 從東塔的浮雕到西塔的雕刻,蔡其呈早在30多年前就全部記錄在相機里。英氣逼人的“火龍太子”、駿馬馱三藏取經、猴行者、觀世音、釋迦如來、文殊、普賢、八大金剛、降龍伏虎……聽著蔡其呈講述的件件雕刻猶如在說一部《西游記》。  1983年,張加陛一家留下的開元寺最后一次燈會的合影。(張加陛 圖) 張加陛:最后一次燈會合影 游歷大千世界,是很多攝影師的夢想。但65歲的張加陛笑笑說,自己的錢不多,去不了那么多地方,不過在古城泉州,也有拍不完的東西。他在1981年就買了人生中的第一臺單反相機,從此用鏡頭記錄泉州的城市變遷。 作為老泉州人,對家鄉的熱愛,讓老張的攝影更富有泉州味道。他提供了一張老照片,上面斑斑點點有著歲月的痕跡。他說,1978年至1985年之間,在開元寺大殿兩邊回廊,曾多次舉辦大型元宵節燈會,我們一家三口去觀賞,還拍了一張合影,背景就是有名的西塔。從那以后燈會就沒在開元寺里舉辦,這張照片成了永恒的記憶。  上世紀20年代德國博士艾克拍攝的東西塔修繕的施工現場 (資料圖片)  1991年航拍東西塔。當時開元寺正在局部修復,新搭的屋頂尚末鋪瓦。 (陳世哲 圖)  上世紀80年代,東西塔旁休閑的市民。 (陳世哲 圖)  德國博士艾克拍攝的80多年前的東西塔 (蔡其呈 收藏)  1946年的東西塔 (黃百寧 圖) 站如東西塔  暴雨中的東塔魅影 ■泉州攝影家 陳世哲 圖/文 泉州民間有句古老的俗語:“站如東西塔,躺似洛陽橋。”用來贊美高大的好漢,以及象征泉州人的英雄氣概。 自古以來,當人們從西面八方涌來古城拜佛,他們老遠就可以看到的,便是這永遠站立的心中偶像——東西塔。 近千年前,東西塔從木構、磚構而石構,從此便巍然屹立至今。歷盡地震臺風,暴雨戰火,愈顯蒼勁。它那精妙絕倫的石雕,體現佛道法相,顯示佛法妙義,揭示佛國文化的深厚底蘊。 古往今來,離鄉背井或遠涉重洋的泉州人,他們魂牽夢繞的不僅僅是親人和故鄉,他們還眷戀著東西塔。古今詩文中詠唱東西塔的“石塔雙飛縹緲間,凌虛頂上結金團”,“石塔雙擎天浩浩”等名句,千古傳頌,膾炙人口。  傍晚時分的塔下人家 可是到了本世紀初,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建設規劃的加速,眾多高樓大廈漸漸擋住了人們的視線,我們開始很難抬眼遠眺東西塔的身影。 但雙塔依然屹立,默默地俯視著這座古城千百年的變遷。 它們目睹了中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時代,刺桐古城“漲海聲中萬國商”和“滿街都是圣人”的繁榮景象;它們也目睹了上世紀30年代,環繞鯉城的古城墻被拆除的慘象。 它們看過上世紀50年代初,東門外幾里古道上幾十座精美的花崗石牌坊被拆;它們也體驗過上世紀60年代初,以它們的名字命名的雙塔味精廠排出的酸性氣體對它們雙塔皮膚的腐蝕。 它們感受到了“深挖洞廣積糧”的戰備年代,新華路地下巨大的防空洞如何傷及西塔的根基;它們還見證過“三年困難時期”,眼皮底下的開元寺拜庭和大殿,竟然改造成“美食街”和百貨商場。 最令雙塔震撼的也許是,文革爆發那年,在幾十名紅衛兵企圖沖進開元寺“破四舊”的危急時刻,時任泉州市長的王今生先生,不顧安危,挺身而出,站在開元寺大門口,破口罵出了泉州粗話。其凜然氣勢竟然頓時鎮住這些毛頭小孩,紅衛兵只好撤退,開元寺東西塔毫發無損!  塔影夕照。月亮系二次曝光獲得。 最令雙塔不解的也許是,七八年前,因為一場病蟲害,西街幾百米長的塔下老刺桐樹被一砍而光,種上樟樹……從此,人們再也看不到泉州市花刺桐花盛開在東西塔下的火紅花浪。 但雙塔依然屹立。它們是成佛的常者和思想家。千百年來,它們見得太多了。它們沒有表情,因為歷史就是這樣??!人們從幼稚到成熟,從沖動到冷靜,從愚昧到聰明,全球如此。 而有一件可以讓雙塔稍感欣慰的是,如今的人們已經關注到國家重點文物的健康。他們正在采取措施,準備為它們清除百年污垢,美容護膚。 此舉深獲泉州百姓和海外僑胞的擁護,因為東西塔的永遠屹立,就是民族屹立的象征! 泉州還有一句象征愛情的古老俗語:“好啊好,好到東西塔倒!”其含意就是,東西塔是永遠不倒的,所以我們的愛也是永恒的! 站如東西塔,躺似洛陽橋!自豪啊,我是個泉州人!  上世紀九十年代,古城少有高層建筑,一片寧靜。夕陽下,天空出現罕見的粉紅色。  外國游客在西塔上  元宵節,西塔圍墻外,民眾在觀看民間木偶戲演出。  東西塔下成片的古民居  從西塔四層拍攝東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