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泉州產業發展增添活力 創新泉州我們從點滴做起 ![]() 陳芳林(左二)鄭福爾(左三)在兩會訪談室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戴涵琦 攝) 核心提示 去年,泉州再獲兩張“國字號”名片——國家級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為泉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新添了兩把熱火。當前正值泉州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期,政府和企業如何進一步強化創新作用,為泉州產業發展增添活力? 昨日,兩會訪談室邀請了市人大代表、福建亞倫電子電器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陳芳林,市人大代表、匹克集團總經理、黨委書記許志華,市人大代表、福建清源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鄭福爾和我們一起談談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那些事兒。 □郭雅瑩 游怡冰 實習生盧可 嘉賓名片 陳芳林 市人大代表 福建亞倫電子電器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許志華 市人大代表 匹克集團總經理、黨委書記 鄭福爾 市人大代表 福建清源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 創新經驗 敏銳研判市場走向 洞悉消費者需求 記者:不論是推動“數控一代”,還是扶持“創客空間”,近年來,泉州在創新驅動上可謂下足了功夫。那么,在您所在的企業,哪些方面的創新力度最大? 陳芳林:從上世紀90年代創業至今,亞倫能從一家工藝品生產企業發展為全國電子壁爐產業龍頭,主要歸功于在產品研發和管理營銷上的創新。由于受到“9·11”事件和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外家用工藝品市場受到很大沖擊,產品銷量不斷下滑,加上工藝品產業門檻低、競爭大,如果不在產品上尋求差異性,企業前景堪憂。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們接觸到了電子壁爐,相比普通的工藝品,電子壁爐可以說是一項附加值高且獨特性強的產品,我們就當機立斷,著手電子壁爐的研發生產,迅速占領市場。而且經過多年的創新研發,我們的壁爐已經從單純的觀賞性壁爐升級成為集制暖、加濕、播放、空氣凈化等功能于一體的智能家居產品,得到了國內外市場的廣泛認可。 而在管理營銷上,我們立足企業實際,不斷引進國際人才,組建自己的營銷和研發團隊,不論是在國外市場拓展上,商標品牌建設上,還是在產品技術研發上都依靠自己的力量,打破了一些貿易壁壘,降低了營銷成本;而在技術研發上,我們已經取得了50多項發明專利,也成了國家電子壁爐標準的制定者。 許志華:匹克這幾年的創新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方面是產品創新。匹克作為國內運動鞋服行業的領軍人物,一直致力于給消費者提供專業的運動產品。如今,隨著全民運動的興起,運動裝備越來越受到市場關注,匹克也圍繞消費者的全方位需求,研發了各種專業產品,同時還不斷拓展運動服務、社交平臺、賽事信息等周邊領域,不斷擴張產品生態圈,延伸產業鏈。 另一方面是制造環節,隨著人力成本的持續上漲,除了“內遷外移”之外,我們還積極通過技改,引進數控化、自動化的生產設備以及研發新的生產工藝等手段,將生產效率提高了近一倍,從而進一步提升企業競爭力。 鄭福爾:就我所在的企業而言,最大的創新應該是在技術上。我們所在的染整行業可以說是一個高污染、高能耗的行業,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節能減排一直是我們的目標。近年來,我們結合企業自身實際,依照循環經濟運營模式,實施了一系列環保創新項目,例如中水回用設施的研發、蒸汽余壓發電的實現等等,不僅優化了印染工藝,還在過程中實現了企業的轉型升級,如今,我們已經從染整企業成功轉型成為環保能源研發生產廠家。 找準方向 發揚工匠精神 走精益制造道路 記者:當前,泉州的許多傳統產業都在轉型升級,創新也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三位看來,要從哪些方面著力創新呢? 鄭福爾:在我看來,企業的創新,以及轉型升級都要結合自身的產業特點和自身需求,目前很多企業沒有認清方向就想去引進新的項目,甚至跨界,這對企業來說傷害是很大的,因此企業首先應該找準方向。 許志華:未來的市場競爭是綜合實力的競爭,因此,企業創新的方向也要從提升競爭力入手。鞋服行業在泉州還是至關重要的產業,在創新乃至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一定要善待過去產業累積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去提升競爭力,就要通過產品、技術創新來提高差異性。與此同時,也要加強商業模式的創新,這對于泉州產業的轉型升級而言其實更加重要。 陳芳林:目前,泉州許多傳統行業和民營企業正著力創新,力求轉型升級。就制造業而言,泉州企業應該立足自身企業乃至行業基礎,根據市場和消費者需求,在傳統產品基礎上進行創新,不斷研發多功能、高附加值的產品;同時,還要發揚工匠精神,在提升產品質量上多下功夫,走精益制造的道路,用產品說話,形成企業品牌乃至區域品牌的效應,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提出建議 項目帶動 探索產業融合發展 記者:下一步,政府部門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扶持企業創新? 陳芳林:通過創新驅動發展,除了企業家自身要轉變意識以外,政府也要繼續加大對企業創新的扶持力度,主要在兩方面,一是資金,二是人才。資金方面,要加大對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科技研發的獎勵和優惠力度,幫助企業化解資金困難;人才方面,要著力提升城市品位,特別加強城市環境改善進程,例如要加快推進洛陽江流域和沿江景觀整治等,為創新人才打造宜居、宜業的城市環境。 許志華:要促進企業和行業創新,政府主要還是發揮保障功能,例如創造公平、公正、公開的營商環境和城市環境,不斷鼓勵創新的優秀企業和吸引優秀人才。此外,建議政府進一步拓展“體育+旅游”兩大產業的融合來創造產業發展新增長點,通過引導產業融合發展,來助推企業創新、升級。 鄭福爾:在我看來,政府要通過項目帶動,引導、幫助企業篩選符合企業實際的創新項目,加大扶持創新項目力度。一旦項目獲得成功,政府應該加大宣傳和推廣,為行業內的其他企業提供典型示范,從而促進行業創新發展。 場外互動 創新與產業升級引發熱烈討論—— 創新需要輕松愉悅的氛圍 昨日,兩會訪談室進行到第四期,本報邀請市人大代表圍繞“創新驅動 為產業轉型升級再添熱火”主題,為泉州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值得一提的是,該話題引發了場外人大代表、網友熱情參與互動。 市人大代表蔡俊龍提出建議:“要支持智能制造產業發展,建設高??萍计脚_,加強科研人才培養?!?/p> 在本社全媒體互動鏈接——直播泉州@泉州兩會互動平臺上,網友也熱情參與互動,有網友表示,泉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在于創新,而創新的根本在于人才,應該聽聽本地企業家的心聲,有針對性地從外地引進高層次人才及其團隊,一些比較核心的技術、新的理念也就自然而然帶來。同時,要突破壁壘,促進外地人才與本地企業之間的碰撞磨合,建立高效的人才、技術資源分享平臺,使人才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的“能量圈”。另一方面,創新也需要有一個輕松愉悅的氛圍,人才不是機器,他們需要有個創新的環境。有個朋友跟我說過,走在領SHOW天地各種創新元素中,整個人的創意細胞一下子就被激活了。 還有網友建議,“政府應加大自主創新專項資金規模,對新興企業研發投入給予一定額度的補助,減少資金負擔,降低創新風險。另外,應加大對新興產業企業的激勵力度,比如減免小微企業所得稅、對科技進步型企業降低所得稅率等,發揮財稅政策的引導作用,帶動更多社會資金投入,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吳宗寶 郭雅瑩) |
- 2017-01-10泉州市政協委員林海云:建議進一步加強營養科普工作
- 2017-01-11發展藍圖怎么畫? 泉州今年GDP預計增長8%
- 2017-01-11泉州市本級財政預算用在哪? 民生支出超七成
- 2017-01-11泉州市代表委員建議整合多重力量 完善社會信用體系
- 2017-01-11聚焦泉州古城旅游品質提升 代表委員們提出不少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