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貿促會臺港澳企業服務中心與石獅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 泉州海關與石獅市政府簽訂《合作備忘錄》 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 東南網4月17日訊(本網記者 謝玉妹)17日下午,由福建省貿促會、泉州市政府聯合主辦的2019國際貿易方式創新交流大會暨石獅服裝城市場采購貿易方式推介會在石獅舉行。 各級相關部門領導、福建省出口百強企業及各地市出口貿易型企業、國際采購商代表等齊聚一堂,以此次海絲海博會為契機,深入研討交流國際貿易方式創新,助力石獅服裝城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發展壯大。 會上,中國貿促會臺港澳企業服務中心、泉州海關與石獅市政府分別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和《合作備忘錄》,同時多個青商會及貿易公司也簽訂了入駐石獅國際商貿城的相關協議。 據了解,石獅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運行5個月來,已完成出口2000多單,貨值超20億元,并有12個特色產品館、產業集群館爭先入駐,已備案各類市場主體4243家,其中,市場供貨商4108家、外貿代理公司100家、貨代公司23家,報關行12家。 多個青商會及貿易公司簽訂入駐石獅國際商貿城的協議 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 據石獅市委副書記、市長黃春輝介紹,作為全省唯一的試點,石獅將圍繞“買全國、賣全球”的目標,在試點區域大力引進特色產品館、產業集群館和國際采購集貿中心,給予“五年租期免收三年租金”優惠;出臺扶持外貿集裝箱航線發展的政策措施,鞏固臺灣、馬尼拉、香港外貿航線,拓展越泰近洋航線,開辟廈門港外貿內支線,加快融入“絲路海運”;組建主要服務于市場采購出口和跨境進口業務的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公司,進一步提升外貿服務水平,促進跨境電商、現代物流供應鏈、離岸金融等新興業態加速聚集;抓緊溝通啟動預包裝食品出口業務,積極探索試點工作特色,為推動市場采購貿易健康發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實踐證明,市場采購貿易試點大大激發了市場主體的活力,不僅擴大了市場規模、提升了國際化水平,更是推動了外貿的增長。”福建省貿促會副會長陳揚認為,面對日趨嚴峻的國際市場競爭,大力宣傳和推廣石獅服裝城市場采購貿易方式,既為石獅民營企業創新了外貿經營模式,也給中小型外貿企業提供了良好的創業環境和新的發展空間。同時,更為石獅企業搶抓商機,把全球生意越做越大,讓“朋友圈”越拓越廣,全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國對外開放新標桿打下了堅實的發展基礎。 現場,石獅市商務局局長林金場作了石獅服裝城市場采購貿易方式推介;商務部研究院外貿所副所長竺彩華作了《如何創新市場貿易方式,用足市場采購貿易方式政策紅利,提升出口貿易》政策宣講;泉州市商務局外貿科科長張國燕解讀了《泉州市人民政府支持石獅服裝城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發展若干措施》;泉州海關駐石獅辦事處相關人員解讀了市場采購貿易方式通關政策;石獅市交通港口局局長邱華僑則講解了港口與國際航線政策。 同時,義烏商務局、廣東花都區科技工業商務和信息化局還現場帶來了義烏和花都的經驗分享。 所謂市場采購貿易方式,是指由符合條件的經營者在經國家商務主管等部門認定的市場集聚區內采購的、單票報關單商品貨值15萬(含15萬)美元以下、并在采購地辦理出口商品通關手續的貿易方式。國家禁止、限制出口的商品不適用市場采購貿易方式。這種形式大大簡化通關,實行增值稅免征不退,允許多主體收匯結匯,支持人民幣結算,大大放寬了準入門檻,實現家門口就能做國際貿易。 去年9月底,石獅服裝城從全國38個申請市場中脫穎而出,成為福建省唯一一個獲批的國家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并于去年11月15日試點啟動。截至3月底,石獅服裝城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已出口2025單,貨值15.79億元,主要產品出口商品為服裝、鞋材、傘及零部件等貨物,出口國家和地區多達74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