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田村表彰“孝媳婦”,以家風促民風。后田村委會供圖 善款助公益 家風促文明 移風易俗樹新風,樂捐公益展文明。作為螺陽鎮移風易俗示范村,后田村一邊倡議村民和鄉賢企業家簡辦婚喪喜慶事宜,一邊把節省的開支用于助學、扶困等公益活動。 在后田村老協會辦公室,墻壁上掛滿金秋助學獲獎學子名單,這是當地企業家和鄉賢熱心教育事業,弘揚優秀家風,勤儉節約,省出大筆資金資助中高考貧困畢業生圓讀書夢。 “移風易俗讓大家改變以往的鋪張浪費,真真正正把大操大辦之風轉變到豐富群眾生活和為民辦實事的軌道上來。”吳錦福說,在良好風氣的帶動下,全村的公益事業煥然一新,“不比排場比貢獻”“不曬嫁妝曬公益”如今成了村里村外的新風尚。 同樣地,變民間佛事活動為文體賽事、變大吃大喝為投身公益事業,也在五音村推廣開來。婦女節文藝晚會、籃球嘉年華、書畫作品展,重陽節孝親敬老、評選“最好媳婦”、慰問困難老黨員,在改變民俗鄉風的過程中,五音村養成科學健康節約的生活方式,營造文明和諧的鄉村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的五音村充分挖掘當地康朗家廟文化,傳揚其家風家訓。據悉,從五音村走出去的明朝名臣康朗一生廉潔奉公,其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作為康朗故鄉,五音村在培育孝道文化、家風文化方面有天然傳統,在接下來的工作里,我們將把厚養薄葬觀念植入到各類孝文化活動中。”康建川說。 “過去講排場、比氣派,現在講文化、講家風,移風易俗觀念已深入人心。”當地村干部表示,村民自覺踐行移風易俗村規民約蔚然成風。 當前,在螺陽鎮全體黨員干部的帶動下,各鄉村圍繞“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在全鎮營造破陳規、除陋習、傳文明、樹新風的濃厚氛圍。 |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