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風易俗 惠安在行動”系列報道十二: 惠安螺陽鎮:去陋習立新規 崇尚公益樹新風 五音村在移風易俗中傳播孝道文化。 東南網記者 林杰 攝 東南網8月26日訊(本網記者 林杰 實習生 陳燕紅 通訊員 柯碧田 楊小艷)近日,惠安縣螺陽鎮五音村燈光籃球場,一場籃球嘉年華活動如期舉行,來自泉州各地的數支鄉鎮球隊會聚一堂,為當地村民上演精彩的籃球賽事。無獨有偶,隔壁村后田村也在籌備一年一度的夏季鄉村籃球友誼賽。 把時光倒推幾年,每年的這個盛夏時節,螺陽鎮的每個村落忙于應付佛生日、普渡等鄉村舊俗,落得勞民傷財。近兩年來,隨著移風易俗宣傳工作的不斷深入,當地鄉村去陋習樹新風,響應“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神事不辦”觀念,踐行移風易俗新風尚,共享鄉風文明新生活。 改舊俗立新規 黨員帶動新風 “現在對于婚喪嫁娶宴、孩子成人宴、民間節日宴,請客辦酒都力求節儉,比如取消普渡請客,婚事宴請不超三天,白事用餐一律一菜一湯等。”后田村黨支部書記吳錦福介紹說,自移風易俗開展以來,村部制定村規民約,防止紅白事大操大辦、炫富攀比的歪風出現。 位于螺陽鎮中部的后田村鞋廠、服裝廠比較多,每逢“佛生日”“普渡”等農村習俗節日,村民經常宴請工人和來賓大操大辦,酒宴過后吵架斗毆、食物垃圾到處亂丟等事件常有發生。“有的客人喝醉了,串門時都會走錯主人家門,現場大呼小叫,繼而產生口角等事情不在少數。” 為治陋習、樹新風,螺陽鎮印發《2018年螺陽鎮深化移風易俗工作實施方案》,要求移風易俗寫入村規民約,村“兩委”成員、黨員帶頭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進村入戶大力倡導文明新風,大力推動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等移風易俗活動的開展。 對此,吳錦福率先響應,他在孫子的滿月酒那天,沒有按照村里習俗邀請親朋好友、左鄰右舍,擺上數桌酒宴“熱鬧一番”,而是簡單地和親家小聚。村書記帶頭反對宴席泛濫之風的舉動得到村民們的點贊,成為大家效仿的對象。“作為一名黨員,又是村書記,更應該率先帶頭,給村民做好示范,帶動村風民風向上向善,才能引導群眾杜絕不良風氣,營造清風正氣。”吳錦福表示。 喜事新辦,喪事簡辦。五音村黨支部書記康建川介紹,該村一位具有50年黨齡的莊姓老黨員在過世前,就曾囑咐家人簡辦喪事,停喪時間3天,送行樂隊3隊,沿路不撒紙錢不放鞭炮,給全村百姓樹立了榜樣。 據介紹,今年以來,后田村、五音村的所有紅白事,無一違反移風易俗規定,特別是普渡、佛生日等民間神事做到簡辦甚至不辦,逐漸讓移風易俗從“政府引導”為主轉變為“群眾認同、民間自覺”。 后田村表彰“孝媳婦”,以家風促民風。后田村委會供圖 善款助公益 家風促文明 移風易俗樹新風,樂捐公益展文明。作為螺陽鎮移風易俗示范村,后田村一邊倡議村民和鄉賢企業家簡辦婚喪喜慶事宜,一邊把節省的開支用于助學、扶困等公益活動。 在后田村老協會辦公室,墻壁上掛滿金秋助學獲獎學子名單,這是當地企業家和鄉賢熱心教育事業,弘揚優秀家風,勤儉節約,省出大筆資金資助中高考貧困畢業生圓讀書夢。 “移風易俗讓大家改變以往的鋪張浪費,真真正正把大操大辦之風轉變到豐富群眾生活和為民辦實事的軌道上來。”吳錦福說,在良好風氣的帶動下,全村的公益事業煥然一新,“不比排場比貢獻”“不曬嫁妝曬公益”如今成了村里村外的新風尚。 同樣地,變民間佛事活動為文體賽事、變大吃大喝為投身公益事業,也在五音村推廣開來。婦女節文藝晚會、籃球嘉年華、書畫作品展,重陽節孝親敬老、評選“最好媳婦”、慰問困難老黨員,在改變民俗鄉風的過程中,五音村養成科學健康節約的生活方式,營造文明和諧的鄉村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的五音村充分挖掘當地康朗家廟文化,傳揚其家風家訓。據悉,從五音村走出去的明朝名臣康朗一生廉潔奉公,其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作為康朗故鄉,五音村在培育孝道文化、家風文化方面有天然傳統,在接下來的工作里,我們將把厚養薄葬觀念植入到各類孝文化活動中。”康建川說。 “過去講排場、比氣派,現在講文化、講家風,移風易俗觀念已深入人心。”當地村干部表示,村民自覺踐行移風易俗村規民約蔚然成風。 當前,在螺陽鎮全體黨員干部的帶動下,各鄉村圍繞“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在全鎮營造破陳規、除陋習、傳文明、樹新風的濃厚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