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同印度總理莫迪會晤時提出,支持泉州市和金奈城建立友好城市關系。記者尋訪得知,泉州是中國唯一留有印度寺廟遺存的城市—— 近300方印度教石刻 見證泉州金奈友好淵源 泉州開元寺大雄寶殿前月臺須彌座束腰處,有73尊獅身人面像青石浮雕。 昨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金奈同印度總理莫迪舉行會晤時提出,支持中國福建省和泰米爾納德邦、泉州市和金奈城建立友好省城關系,譜寫海上絲綢之路新篇章。 早在幾個世紀之前,泰米爾納德邦與中國的福建、泉州就開始了貿易文化交流。宋元時期,印度泰米爾商人曾沿著海上絲綢之路來到“東方第一大港”泉州,開展海上貿易,并將印度教帶到這里。泉州成了中國唯一留有印度寺廟遺存的城市,近300方印度教寺廟建筑構件,見證了兩國悠久的貿易往來和文化交往,也見證了泉州金奈的友好淵源。印度媒體因此報道,這是此次中印領導人會晤選擇金奈的原因。 泉州與金奈有著怎樣的淵源?記者昨日尋訪泉州的印度教石刻、“番佛寺”遺址等,并請教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以下簡稱“泉州海交館”)學者,揭開這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記者 廖培煌 文/圖 |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