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補齊民生短板 在人力資源協同共享上,推動建立閩西南統一開放的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庫、人力資源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和管理服務平臺,建立就業信息共享機制。 在教育協同發展上,建立完善發達地區對口幫扶薄弱地區基礎教育發展機制、沿海山區師資培養培訓合作機制,組建協同區職業教育聯盟,建立教學科研協作機制,推動區內外優質教育資源聯合發展,推進福州大學晉江科教園項目建設。 在醫療衛生合作上,組建區域專科聯盟以及區域醫療聯合體,完善閩西南異地就醫醫保報銷政策與結算機制。 在區域文化保護上,建設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等,推動建設公共文化服務供需對接信息平臺,共同承辦全國性重大文化活動,加大閩西南文化產業合作推廣力度。 開放延伸拓展區域合作 大力發展泉州古城文化旅游 閩西南五市將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發揮海絲核心區先行區、節點城市、戰略支點等多區疊加優勢,統籌謀劃一批共建共享的創新創業創造平臺。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先行先試,聯手打造一批對臺交流合作品牌項目,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對接國內重點區域,拓展融入長三角區域合作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技術轉移、產業創新、社會事業等領域協作,推進生態環境協同保護和綜合治理,共同打造國際黃金旅游區。持續深化山海協作,大力發展紅色、鄉村生態及泉州古城文化旅游。 推進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 共建互認互惠區域市場 閩西南五市將突破“行政區劃”藩籬,引導區域內資源優化配置,共建互認互惠區域市場。包括營造協同區健康穩定的金融發展環境、建立區域批發市場戰略聯盟、共同構建區域市場秩序和信用體系,以及共建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推動區域標準互認。 推進生態環境共治共保 構建生態屏障 閩西南五市將積極發揮生態優勢,推進協同區生態治理,構建生態屏障。特別是在跨區域環境保護機制上,將圍繞閩西南區域大氣等建立多邊生態聯防聯治機制。協同區共研環境科技監測技術、共建環境監測基礎設施、共享區域環境監測成果,建立區域間聯合執法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