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2月8日訊(通訊員 莊小芳 本網記者 謝玉妹)2019閩南文化暨閩臺科舉學術研討會于12月7-9日在泉州舉行。來自兩岸高校和學術機構的近50位專家學者參加研討。 本次研討會將閩南文化與科舉制度合并為題,不僅涵蓋閩臺兩地“大傳統”和“小傳統”多層面的文化考察,而且深刻切入“兩岸一家親”的歷史脈相。 研討會上,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汪毅夫教授作了題為《科舉制度與閩南鄉土社會》的主旨報告,以翔實的史料、生動的個案深入闡述了科舉制度對于閩南鄉土社會的影響。 此外,兩岸專家學者聚焦閩臺科舉和相關歷史人物,分別以《從兩份<福建鄉試點名章程及分路點名單>對比看臺灣科舉的發展》《金門歷代進士考》《另類科舉“捐官”——以金門為例》《金門宗祠科舉匾額名義初探》《一水之隔話金門》《<金門文藝>及其創刊人陳長慶先生之研究》《<林豪手抄本>中相關文章探析》《蔡復一與張燮情義交流》《林祭酒拂衣帝里——關于“林釬罷官”的史實、人物與文學作品》《“日天距地有高卑,橢積平方術亦奇——新竹舉人鄭家珍新學初探》《光緒甲午科泉州士子的榮耀與惆悵》等為題,進行了熱烈的研討、交流,進一步加深了源遠流長的兩岸關系的歷史認知,為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做出了積極的學術貢獻。 此次研討會由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與金門縣文化局主辦,臺灣成功大學文學系、金門大學人文社會學院、臺南府城觀興文化藝術基金會協辦。 近年來,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廣泛聯系兩岸專家學者和文化學術機構,共同開展兩岸歷史關系和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媽祖文化、朱子文化等祖地文化研究,成為兩岸學術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 |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