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泉州以“找差距、抓落實、解難題、化積案”專項行動為重要抓手,突出站穩群眾立場,堅持市縣聯動,共摸排出1343項難題積案,并建立健全領導干部掛鉤、掛圖作戰推進、清單對賬銷號等機制,解決一大批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緊迫問題。截至目前,全市已化解落實1264個,占比達94.1%,其中,市本級積案309個、市領導包案44個,辦結率分別達94.8%、97.7%,均居全省前列。 提升文教醫療 啃下一系列“硬骨頭” 抓緊抓好歷史文化街區、老巷子保護提升,是市民的共同愿望。主題教育期間,泉州在強力推進申遺點環境整治鞏固提升等工作基礎上,加快實施古城中山路、洛陽古街、五里古街等歷史文化街區綜合保護提升示范工程,著力構建相關保護政策體系,努力從整體上打造保護古城老街、古鎮古村的山水環境和肌理格局。 如何破解優質教育、醫療資源短缺這一系列“老大難”問題?泉州著力破解“入公辦園難、入民辦園貴”難題,全年新增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222所、新增學位2萬余個,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覆蓋率達81.92%。同時,針對“醫療床位資源缺口較大”問題,軟硬件建設雙管齊下,集中開展“百日攻堅”,15個在建重點醫療項目有序推進,新增醫療機構床位3580張、衛技人員3037人。 重視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是全市優化行政審批服務、提升營商環境的重點。對此,泉州專門成立工作專班,全力做好安置房辦證、不動產交易登記辦理等事項。目前,中心市區已建設完工的51個安置房項目均辦結首次登記、準予辦理不動產權證。其中,已安置的26144套中有15249套已辦結發證,辦結率達58.33%,基本實現當天審批隔天發證,群眾滿意度明顯提升。 突出“百姓解憂” 解決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緊迫問題 民生無小事。泉州把企業、群眾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作為開展主題教育“解難題、化積案”的“大事”來對待,尤其是對水電氣“一戶一表”改造、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征遷補償款未及時發放、偏遠地區開通公交等涉及片區群眾切身利益的煩心事、揪心事,全部納入市、縣兩級“化積案”行動。僅市一級難題積案中,該類事項就有207件,占比超三分之二,并逐一明確了時間表、路線圖,確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實。 在老舊小區改造方面,泉州計劃用四年時間基本完成2000年以前的老舊小區改造,2019年先行啟動實施200個改造項目。目前,70個已開工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1億元,惠及數千戶家庭。 在城鄉公交線路方面,泉州開通了中心市區至南安洪瀨、康美等地的公交路線,用一個多月時間全力攻堅,順利解決了這一省級重點積案。此外,對中心市區公交服務品質提升以及洛江區、臺商投資區等地偏遠鄉鎮群眾出行不便問題,均納入市級重點積案。僅一個多月,已有1500多輛公交車實現微信、支付寶掃碼支付,同時,開通連接偏遠鄉鎮公交里程上百公里。 在居民用水方面,針對洛江區新陽社區300余戶未接通自來水,用水需求和安全得不到保障問題,市、區兩級迅速行動,僅用10多天時間就完成自來水通水驗收工作,幫助1200多名居民告別了吃井水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