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2月16日訊(通訊員 黃瑜鵬 陳鑫煒 本網記者 陳詩婷)體溫監測、信息核對、全身消毒……2月10日,南安市眾多企業開啟復工的第一天,這是工作人員的必修課。 “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南安提前謀劃部署,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一批企業已陸續投入生產。”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10日,南安企業已復工100多家。 復工的企業,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位于南安市洪瀨鎮的中天(中國)工業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嬰兒紙尿褲(片)、嬰兒拉拉褲、婦女衛生巾、護墊、成人紙尿褲等產品,遠銷歐洲、非洲、大洋洲和美國、日本、韓國等68個國家和地區。 “公司10日復工總人數275人,返廠率達80%,都按照要求提交《員工春節活動日記表》由公司建檔識別。”據該公司行政經理賴建春介紹,公司在人員疫情摸底排查、公共衛生清潔管理、隔離預防區設置、生產車間防疫工作等方面都下足功夫。“為減少人員聚集,我們還要求各中心部門盡量用釘釘、電話、微信視頻等進行溝通。” 廠區內,工作人員用噴霧器對全廠進行消殺。據了解,為保證公共衛生清潔,公司組織人員進行拉網式、全覆蓋消毒,生產和辦公區域還每2小時使用84消毒液擦拭一次經常接觸的扶手、門把。 生產環節,更是馬虎不得。賴建春介紹道,疫情期間為了防止交叉感染,車間日常的風淋門通道已暫停使用。不過,生產車間細節做得更加到位:設有洗手消毒處,每層樓道設有廢棄口罩投放專用桶。每天上班過程中,都會通過喇叭通知員工按時洗手消毒。 10日上午七點半,水頭鎮海聯工業區,南益電腦針織有限公司安全員早已守候在廠區北門,對進來的車輛進行消毒,車上人員也必須通過確認體溫正常并戴上口罩,方可進入。直到八點半,才完成所有上崗工人的檢測。而往常敞開的南門和西門,因為疫情緣故,則有人值守,不讓進出。 南益紡織是改革開放后閩南第一批外資企業之一,由港商林樹哲投資興建。2019年,目標年產能1000萬件羊毛衫的南益電腦針織有限公司在該市水頭鎮正式投產,它是南益紡織的毛衣生產系統在內地生產制造、指揮調度、樣板設計及物流配送中心。 “復工生產了,企業就要承擔起防疫的主體責任。”南益針織的人力資源部經理徐建生表示,公司當天到位員工510人左右,復工率近一半,員工上崗前要測體溫、填完健康資料表后,憑表才能進入車間工作。 針織車間里,往常生產線上工人整齊聚集的場景已經看不到,只見大家帶著口罩,保持一定距離分散工作。據介紹,南益針織平常上班有兩個時間點,分別是7點50分和8點30分。而節后開工,則變成了8個時間點。徐建生稱,采取“梯次上下班”模式,為的就是不產生人流集聚。 工人用餐,也采取分餐制和梯次模式,由各個部門岔開時間,分批次前來食堂領餐,并帶到各自的宿舍用餐。“想要保證員工的安全,必須從各個細節著手。”徐建生說,目前公司儲備了3萬個醫用一次性口罩,每天預計分發2000個,并購置了大量的免水洗手液,擺放在公共區域供員工們使用。此外,還派專人對廠區內部的17臺電梯按鍵保鮮膜按小時進行更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