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3月12日訊(通訊員 史慧婷 鄧少坤 本網記者 陳詩婷)南安市翔云鎮沙溪村,身殘志堅的陳良財,多年來通過鎮村干部的指導和自己的堅持,于2017年摘了“貧困戶”的帽子。 陳良財是翔云鎮沙溪村的一名普通村民,今年55歲。2015年,他外出打工,在工地上出了意外,失去了左腿。“那時候一塊石頭掉了下來,砸中了我的左腳,骨頭都露出來了。”回憶起當年,陳良財臉上還掛著痛苦的表情。重傷、失血加疼痛,讓他長時間昏迷不醒,為保住性命不得不進行截肢。 “孩子還要讀書,以后要怎么生活?我當時真的覺得天都要塌了。”陳良財的家庭情況并不樂觀,上有耄耋之年的雙親已經不能再勞作,膝下還有3個孩子,老大患有癲癇,每年都需要一筆巨大的治療開銷,老二、老三需要上學,而妻子打零工賺的并不多,作為家里的主要勞動力,這個意外就像一把刀斬斷了整個家庭的經濟來源。 2016年,南安市依托自身優勢,創新開展“百會幫百村”活動,引導商會精準幫扶。南安翔云商會積極響應出資幫助貧困戶,村里有幾戶人家商量著要養豬,陳良財看了也想試試。拿著5000元的啟動資金,陳良財買了兩頭母豬,靠著它們繁殖加上后續補充,開始了養殖生活。 “良財,最近養殖有遇到什么困難嗎?有不懂或者問題要提出來。”鎮村干部帶著養殖方面的專家來到陳良財家中。翔云鎮除了組織貧困戶參加技能培訓,還經常走家串戶,為養殖戶們送去新的養殖信息,解決他們遇到的困難,解決像陳良財這樣的貧困養殖戶所遇到的技術問題,并為貧困養殖戶購買了相關的產業保險。 “去年賣了20多頭豬,現在還養著近20頭。”“到現在損失的小豬崽可能有30多頭了”陳良財說,好在自己不斷摸索,加上專業的經驗指導,情況有了些許的好轉。 “去年光養豬就賺了6萬多元了,接下來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還想擴大規模。”回顧走過的路,陳良財笑著說,鎮村幫扶加上自己的不服輸,克服了困難重重,他現在的生活水平好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