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3月25日訊(通訊員 陳瑞萍 戴樹榮 本網記者 陳詩婷)春分剛過,正是田間管理最忙碌的時候,在南安閩豐葡萄園里,技術員正忙著將肥料兌入水中,葡萄園地上覆蓋著由一根根水管組成的“天羅地網”,只需要打開閥門,搭在果苗根系附近的水管便會慢慢往下滴水。 “我們采用的是水肥一體化自動噴滴灌溉系統,2013年開始改造,自己投資了40多萬元,上級補貼了10萬元。”閩豐葡萄生態園負責人顏明葵告訴記者,葡萄園共有250畝地,其中葡萄就種植了150畝,傳統人工牽管灌溉的方式人工消耗量非常大,而且不利于葡萄生長。 據了解,閩豐葡萄園采用滴灌、微噴方式,將肥料打進水里,不但可以均勻施肥澆水,還能夠根據農作物的需要選擇性開閥放水。“有了滴灌系統,澆水及時、均勻,葡萄苗的成活率高,只需要4天就可以完成全園的施肥和澆水,不僅節省50%—70%的水,產量也跟上去了,達到了1畝2000斤的產量。”顏明葵說道。 “豐州鎮用了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的蔬菜水果約500畝,降低1/4成本的同時,增產約1/3。”南安豐州鎮農業服務中心科技員陳育才表示,水肥一體化改造能夠申請補貼,不僅減少了農戶的改造壓力,也真正幫助農戶實現節水增收。 記者從南安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2016年以來,南安市通過推廣建設高效節水灌溉項目,比傳統灌溉方式肥料利用率提高20-30%,節水40-50%,增加產量15%-25%。 |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