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重點項目的引進、落地、建設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圖為興泉鐵路南安段建設現場。南安市委宣傳部 供圖 南安市立足自身實際,更精準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圖為農戶借助互聯網進行直播,推介農產品。南安市委宣傳部 供圖 東南網5月22日訊(通訊員 南偉軒)南安市古稱“武榮”,位于福建省東南沿海,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也是國內知名僑鄉。 2019年來,南安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聚焦聚力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以新思想定向領航、以新理念指引發展、以新作為實干擔當,新時代現代化新南安建設邁出新步伐:一年來,該市綜合實力居全國中小城市百強第29位、最具投資潛力百強第11位、綜合經濟競爭力百強第40位、工業百強第24位、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第16位……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實施趕超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的決勝之年。南安市委書記林榮忠表示,新的一年里,南安市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圍繞系統構建現代城市、實體經濟、幸福民生、綠色生態、社會治理和黨建保障“六大體系”,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比蝿?,努力創造南安高質量發展新業績。 南安市緊抓實體經濟不放松,致力打造高質量產業體系,圖為西河衛浴的全自動生產線。南安市委宣傳部 供圖 入駐泉州芯谷南安分園區的科技公司技術人員正在作業。南安市委宣傳部 供圖 堅持創新賦能 積蓄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自主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動能轉換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撐?!蹦习彩薪栌蓜撔沦x能,推動石材、水暖、機械等傳統產業積極打造產業升級版,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新舊動能轉換提速,積蓄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南安市委書記林榮忠介紹道,近年來,南安市立足高質量趕超發展大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以系統性思維整體謀劃推進城市、產業、生態、民生和服務保障等方面發展建設,逐步建構起了高質量趕超發展的脈絡支撐體系,經濟運行保持穩中有進態勢,趕超發展步伐堅實有力。 近日,位于南安市羅東鎮的福建童昌醫院項目建設現場,項目建設人員奮戰在各自的崗位上,緊張忙碌的工作場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該醫院建成后,將按三級甲等綜合醫院規劃,通過引進臺灣先進的服務模式和學科技術,建設成集醫療、預防、康復、科研、教學、保健于一體的現代化綜合醫院。 高質量重點項目的引進、落地、建設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近年來,南安市圍繞“項目攻堅年”活動精準發力,從優化前期服務、強化項目攻堅、加大招商對接等多個方面入手,創新項目“六個一”管理機制、“七張單”交辦管理制度,深入推行模擬審批方式,為奮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積蓄更強勁動力。值得一提的是,南安還創新推行大督導工作機制,推動由具體專項事項督導向重大決策部署督導轉變,由事后結果督導向事中過程協調督導轉變,由督事察人分離向督事察人協調推進轉變,徹底打通“最后一公里”。 翻開南安市重點項目進度表,可以看到該市通過策劃生成并著力推進多個類別重點項目,為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打好基礎:三安半導體研發與產業化項目、泛科軸承生產擴建項目、陽光中科太陽能電池智能生產線項目部分實現投產,宏圖海西公共物流港、綠色泛家居建材展貿項目、美的智慧家居科創項目等多個項目建設有序推進…… 近年來,南安市緊抓實體經濟不放松,致力打造高質量產業體系,初步奠定起傳統、高新、現代服務業“三足鼎立”格局。截至2019年底,南安市已有規模工業企業843家,超億元企業481家,超10億元企業52家,泛家居、芯谷、智谷成為南安產業的新名片,“石博天下、水暖萬家,芯動全球、智領未來,海絲源頭、成功故里”的城市品牌也越來越響亮。 放眼望去,當前的南安,石材陶瓷、水暖廚衛、機械裝備、鞋服輕紡等主導產業穩健發展,“泛家居”產業年產值突破1000億元,成為南安響亮的區域品牌,傳統產業在“泛家居”產業聯盟和智能制造引領下“老樹開新芽”;在“智谷”和“芯谷”雙輪驅動下,該市已對接落地美的、綠色泛家居和三安高端半導體等龍頭項目,高新產業新動能蓄勢發力;以平臺經濟、服務型制造和文化旅游為突破口,扶持培育了天地匯、泛家居線上平臺等一批流量型平臺,策劃推動了海絲國際文化旅游綜合體、溫泉童話小鎮等一批重大文旅項目建設,三次產業結構更趨優化。 南安市堅持共建共治共享,補齊民生短板,圖為貧困戶實現脫貧后搬入新家。南安市委宣傳部 供圖 全面補齊短板 織牢民生事業“保障網”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2019年,南安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戰略思想和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上級黨委、政府部署,致力共建共享,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補齊民生短板,持續推進精準扶貧,為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打下堅實基礎。 南安市人民政府市長張桂森表示:“我市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積極探索社會治理新機制,抓緊補齊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短板,構建更具親和力的幸福民生體系。” 一年來,南安市全面開展“強基促穩”三年行動,大調解、和諧村(社區)創建、“進企入戶”大走訪等創新舉措,開展“網格+N”工作,推行精細化的社會治理網格化模式,推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大格局,基層堡壘構建堅實;已規劃建設至第十三小學,新(改、擴)建幼兒園6所、中小學14所,新增幼兒園學位1800個、中小學學位5130個,教育資源布局更趨合理;成功醫院新院區啟動建設,基層衛生機構“空白村”全面消除,醫療衛生資源更加優質。 每到下課時間,南安市侖蒼鎮輝煌村的百姓書房總會有很多前來閱讀的學生。書房已經成為村莊中文化傳播的陣地,目前已獲評南安市五星級“百姓書房”稱號。 基層文化的發展,與輝煌村堅持把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息息相關。據了解,自該村兩委換屆以來,村里通過整合統管盤活全村山林農耕地,由村集體打包出租給經營單位或個人獲取收益。僅2019年,該村就實現村集體收入近70萬元。 快速發展的輝煌村,在南安并非孤例。近年來,南安市創新探索符合實際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推出引導村集體購買優質國企股權、國有企業與村集體實現資產合作、村集體多元化投資、導入產業增收項目、吸引鄉賢回鄉創業等“五種模式”。目前,南安市已全面消除“空殼”村,村財收入10萬元以上村比例達83.1%。 村集體力量不斷加強,高質量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也更有的放矢。 在南安市向陽鄉馬跡村的萌芽生態綠茶合作社,方義芳老人熱情地端來綠茶。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他,去年一年光種茶就實現增收3000多元,再加上年底合作社的分紅,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方義芳的脫貧,與深圳市南安企業協會的悉心幫扶分不開。深圳市南安企業協會會長盧四海介紹,2016年以來,協會主動與馬跡村開展結對幫扶,推行“專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流轉土地建起萌芽生態綠茶合作社。 越來越多方義芳這樣的貧困戶過上好日子,與南安市近年來立足自身實際,更精準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的舉措密不可分。 作為全國首個實現各省區市異地南安商會全覆蓋的縣級市,南安市異地商會數量居全國縣級市首位,海內外南安鄉賢數量眾多。近年來,該市充分發揮優勢,創新實施“百會幫百村”“萬賢扶千戶”“造血式”慈善扶貧活動等精準舉措, 最大限度地把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出來,把社會賢達的人才智力凝聚起來,對貧困戶進行精準幫扶,實現社會力量對貧困戶幫扶全覆蓋。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南安全市國省定建檔立卡脫貧戶人均收入達13369元/年,脫貧成效得到鞏固提升。 南安立好‘特色牌’,推進生態文明實驗區建設,全域生態環境更秀美。南安市委宣傳部 供圖 踐行綠色理念 推動城市能級大躍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南安用實踐生動形象地闡明了城市發展和生態文明之間的辯證關系,先后獲得“國家生態市”、全國首批創建新能源示范城市、全國第六批(福建省首批)生態文明建設試點、中國宜居宜業典范市、“省級森林城市”等稱號,2019年位居中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第81位。 “一直以來,我市堅持生態優先,產城高端融合,構建更具生命力的綠色生態體系和更具吸引力的現代城市體系,打造屬于南安的城市‘天際線’?!睆埞鹕硎?,為打造城市“天際線”,南安在對自然環境認識的基礎上,著重梳理城市肌理,注重提升城市風貌、風情、風采,做好城市文化傳承,提升城市辨識度。 在南安市霞美鎮,去年底剛剛完工的“兩溪一灣”一期工程霞美陳塘示范段,不少群眾在透水混凝土、鵝卵石鋪就的堤上散步休閑。一路上,多種觀賞植物構成的景觀高低錯落,不遠處延伸向水面的觀景臺上,處處可見波光粼粼……霞美陳塘示范段的完成,極大改善周邊兩溪流域的生態環境。 “打造‘兩溪一灣’生態,創新‘城市雙修’模式,是南安立好‘特色牌’,推進生態文明實驗區建設打造的示范樣板,雛形初現。”南安市相關負責人介紹道,“兩溪一灣”工程建設,是南安把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土地整理、產業導入和鄉村振興結合起來,打造從水治理、水修復、水生態到水經濟的治水“4.0”升級版,目前已累計投入6.4億元,整治生態流域19公里。 據了解,2019年,南安市立足自身環境優勢,深入開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全面實施生態市戰略,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域生態環境更秀美。在全省率先推行“灣長制”,嚴格落實河(湖)長制,流域劣Ⅴ類水質全部消劣提級,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9.4%。植樹造林1.76萬畝、水土流失治理8.76萬畝,全市行政區域內森林面積10.5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52.7%,實現了市民出行平均500米有休閑綠地。 持續提升城市綠色品質,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旨在做優城市空間布局,推動城市能級躍升。 近日,記者走進南安市中心城區規劃建設指揮部,翻開剛剛編制的工作簡報,各個片區項目進展持續加快:舊城片區柳湖水系連通工程(一期工程)完成總投資的86%,柳湖公園二期完成總投資的85%,建成一區木棧道、親水平臺、人行道、入口廣場等;市民中心防洪排水、福溪路等工程加快建設;商務中心美亭城市綜合體安置房完成竣工驗收;科教中心推進霞東霞西住宅小區和雙霞市場回遷工作。 為實現城市能級大躍升,南安實行大指揮部體制,由主要領導掛帥指揮,統籌推進舊城改造、新區建設,以產城高端融合理念,科學確立“雙城、雙軸、三帶”市域空間格局,明確城市各功能板塊發展定位,著力強功能、補短板、優環境,提出實施“北延、東進、南拓、西連”戰略,提升中部市區綜合服務能級,推動南翼新城協同聯動發展,加快雙軸后發趕超步伐,一批“城市雙修”、片區改造、高端商住、景觀提升項目,以及交通、教育、醫療、公共服務配套等領域“補短板”項目加快建設。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以來,南安持續優化城市空間布局,致力精建細管,城市承載功能更完善,市民生活環境更宜居,城鄉融合發展更協調,城鄉發展顯現新面貌。2019年,該市等級公路里程超4000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超過沿海省份平均水平,達到發達國家先進水平,城鎮化率61.2%,其中 67個城建項目完成投資近68億元,市區建成區面積拓展至46.4平方公里,新建城鎮污水管網9.6公里,高壓拆違82萬平方米,新(改)建市政道路19.5公里,新增公共停車位440個、充電樁160個;投入30.2億元推進交通建設,新增公路里程67.6公里,水頭、石井、侖蒼、官橋再次入圍全國千強鎮,羅東成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新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