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工作人員通過物聯網系統,智能調控特菜生產的生長環境。 位于惠安輞川鎮莊上村的惠民特菜生產高標準示范基地項目,共流轉土地100畝,總投資2000萬元,用于建設高標準特菜示范基地,主要種植綠葉紫蘇。 “目前基地項目建設大部分已完成并投入使用,其中部分系統軟件正在進行最后調試,預計第三季度完工。”泉州惠民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戴禮兵告訴記者,基地建設包括智能溫控大棚、特菜標準化生產車間、冷鏈保鮮庫、集約化自動化育苗設施、園區排灌水設施等五大硬件設施建設和物聯網(智慧農業)系統、綠色防控系統兩大系統建設。 在智能溫控大棚里,智能調控燈、移動式噴灌、自動播種機等先進的智能化設備讓人目不暇接;在智能化育苗中心,集約化自動化育苗設施正在培育新型特菜品種,為將來品種擴繁、規模種植打好基礎。“我們通過物聯網系統,能夠智能調控特菜生產的生長環境,均衡產量,確保高品質種植,并在特菜標準化生產車間進行包裝、加工,通過冷鏈保鮮庫進行運輸,更好地實現農業生產的現代化、標準化、集約化。”戴禮兵介紹,在智能系統的幫助下,占地50畝的紫蘇種植基地年畝產量約為800公斤,年產值大約為400萬元。 據悉,惠民特菜生產高標準示范基地項目還通過輻射帶動周邊種植戶掌握應用特菜的種植技術,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和農業經濟效益,帶動周邊農戶共同致富。 □本報記者 莊丹丹 通訊員 謝姍娜 陳峻峰 文/圖 |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