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以“海上福州”為主題的研學之旅在福建省曇石山遺址博物館拉開序幕。此次活動是在人民日報少年客戶端指導下,由孔顏樂堂文化機構聯合右滿舵營地教育聯合推出,來自福建和安徽的11名少年參與活動。 在五天四夜的研學行程里。“海上福州”研學沿著文明和地質兩條線為起點延伸至近現代海上福州,選取曇石山文化遺址、壽山古礦洞、國石館、馬尾船政、老倉山、閩江口濕地等極具福州標志的地點作為探索載體,并安排為期兩天的水上帆船運動實訓,讓首批11名研學少年,帶著12個探索課題,歷時五天,學以致用,用自己大膽的想象為“海上福州”描繪出壯闊的畫像。 曇石山遺址博物館館長董平面對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和問題,帶著孩子們來到了“海上福州”研學起始站。曇石山,是福建海洋文明的起點,也是史前福州海岸線的所在地,它是一本厚重的地書,無聲又清晰地向孩子們講述著在福州這片土地上發生過的滄海桑田故事。孩子們沿著古老海洋的痕跡開始了“學術”研究的步伐,“學術”二字是此次給研學少年導入的一個關鍵詞,以學術的態度去對待課題,才能真正地深入研究。 |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