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縣桃城鎮上沙村近年通過土地流轉,引進“花果世界”現代農業項目,依托產業融合力促鄉村振興 荒坡地“長出”“花果世界” 東南網5月1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黃楓 通訊員 蘇福彬)驅車沿著新建成的瀝青公路盤繞而上,半山處一段彩虹公路突然映入眼簾,牽引游客來到一個五彩斑斕的山頂樂園。這里正是位于永春縣桃城鎮上沙村的上沙嶺“花果世界”。 4月17日,為期兩個半月的永春第二屆夏季柑橘采摘旅游節在此揭幕。吃柑大賽、抖音大賽、小游戲贏大獎等豐富多彩的節目,給游客們帶來別樣的歡樂體驗。 2016年底以來,上沙村通過土地流轉,引進“花果世界”現代農業項目,荒地變果園,山頂成樂園,上沙村從寂寂無名的窮鄉僻壤變身為熱門文旅打卡地。 柑橘產業是永春縣的農業支柱產業,然而傳統種植品種一直受到季節性采摘的限制。上沙嶺花果世界通過從國內外成功引進30多個柑橘新品種,其中有6個是國際高端柑橘品種,成為目前永春縣唯一可實現“四季采橘”的規模農場。 39歲的鄧永安是福建上沙嶺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他來自永春縣湖洋鎮,從事柑橘種植20年,從2016年10月帶領團隊來到上沙村開發項目,已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 “初到這里,四處是長滿野草的坡嶺。” 鄧永安說,前些年受到黃龍病困擾,當地果農種植柑橘的積極性受到影響,加上這里許多山坡的坡度在30度以上,施肥、采摘、運輸等成本增加,且山坡土壤少、巖石多,不易種植果樹,大片的坡地逐漸荒棄。 如何讓荒坡地變成聚寶盆?幾經考察篩選、多方取經,鄧永安引進了最適合在這樣的土壤條件生長的巖柑。選定了品種,還得采取科學的種植方法,鄧永安團隊的一番操作,讓當地果農大開眼界。 以往種植柑橘,只需挖1米左右的土坑,鄧永安團隊竟把挖掘機開到了山上,一挖就是四五米的深坑,一道道深坑依山坡自下而上如梯田般分布。“深挖坑是為了把土壤里的生態圈建立起來,能有效提高柑橘的品質和產量。”鄧永安介紹,普通柑橘的糖度在13度左右,而“花果世界”種出的巖柑糖度能達到18度。 上沙嶺花果世界的柑橘從2017年2月開始種植,在當地政府支持下,先后流轉土地1300多畝開發建設。如今,首批種下的巖柑已進入豐產期,黃澄澄的果子掛滿枝頭。 “現在,‘花果世界’已經實現全年均有鮮果可以采摘,2020年公司實現產值1200多萬元。我們還和國內外科研機構合作,引進富硒沃柑、富含隱黃質的泰香柑、富含番茄素和花青素的紫青柑等。發展功能性農業、打造大健康產業,是我們的努力方向。”鄧永安說。 為豐富“農文旅”內容,上沙嶺“花果世界”還配套建設了文娛設施、現代農業展廳,同時種植山櫻花、格桑花等12種花卉苗木,將傳統農場打造成一個集賞花、采摘、游樂、科普、研學等功能于一體的繽紛樂園。 今年元旦,“花果世界”正式對外開放。截至3月底,“花果世界”已接待各地游客達5萬多人次。 桃城鎮黨委組織委員顏堯民介紹,“花果世界”為周邊村民提供了100多個就業崗位,上沙村還通過以土地流轉作為股本參與分紅、建設農特產品銷售服務中心轉租給企業、與企業合作開發巖柑項目、建設停車場等配套設施等方式,有力拓展了村集體經濟增收渠道。上沙村村集體收入從2019年的不足5萬元迅速提升到2020年的30多萬元。 “借鑒上沙村土地集約化流轉模式,我們鎮將充分挖掘和盤活各山頂村閑置土地資源,圍繞‘一村一品’培育特色增收產業,持續推進新業態發展。”桃城鎮副鎮長林興斌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