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標志產品安溪鐵觀音》國家標準修訂工作研討會現場 東南網記者 潘賢利 攝 東南網8月24日訊(本網記者 潘賢利)8月24日,《地理標志產品 安溪鐵觀音》國家標準修訂工作研討會在安溪縣召開。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福建省農業農村廳、福建省市場監管局等部門領導、專家,安溪縣有關領導及相關部門負責人、茶企代表等參加研討。 安溪是世界名茶鐵觀音發源地、中國烏龍茶之鄉,歷經千百年積淀傳承,安溪茶產業創造了茶園面積、茶葉產量、受益人口、市場占有率等多項全國第一。為構筑安溪鐵觀音質量安全“防火墻”,提升市場美譽度和忠誠度,安溪于2000年注冊“安溪鐵觀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于2004年制定并于2006年修訂《地理標志產品 安溪鐵觀音》國家標準,至今已走過十多年發展歷程。 在此期間,安溪通過堅持宣傳貫徹安溪鐵觀音國家標準,不斷夯實茶產業基礎、持續提升安溪鐵觀音品牌美譽度和影響力、推動安溪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安溪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安溪縣依托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等“國字號”平臺,構建追溯、生態、科技三大體系,為產業標準化夯實底部支撐。該縣全面建立茶葉標準化生產體系,從茶農到茶商、從產地到銷區,對茶葉種植、生產、加工、流通等各個環節,進行標準化、規范化管理,構建全程質量安全防護網,通過實現標準化、規范化,來保障從茶園到茶杯的質量安全衛生。此外,通過支持建立1059家茶葉專業合作社、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家庭農場/農戶”聯結機制、組建茶產業創業聯盟、實施茶業萬人培訓工程等方式,整合推動進行組織化、標準化生產加工,標準化技術覆蓋面達100%。 安溪通過強化安溪鐵觀音地標管理,在全縣樹立地標產品應有的質量標準;通過培育25家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茶企,組建62個的各地安溪茶業發展促進會,以品牌茶企、行業協會的質量規范,倒逼茶農對標種植、按規生產。安溪鐵觀音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連續兩年位列中國區域品牌價值第一,入選中歐地理標志協定首批保護名錄,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預備名單。與此同時,安溪的標準化建設工作也得到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高度認可,2009年、2019年全國茶標委烏龍茶工作組、有機茶工作組相繼落戶安溪。 近年來,隨著國內外茶產業形勢和市場不斷發展變化,對安溪鐵觀音的標準規范、保護傳承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當前的安溪鐵觀音國家標準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著品類欠缺、部分感官指標、部分內容待調整等問題,《地理標志產品 安溪鐵觀音》國家標準的修訂工作勢在必行。安溪縣委副書記、安溪縣茶業管理委員會主任洪金城在致辭中說,希望各位領導、專家多提寶貴意見、多幫安溪把脈支招,進一步完善安溪鐵觀音國家標準體系架構,助推安溪茶產業轉型升級、躍升發展。 研討會上,參會人員就完善安溪鐵觀音產品體系,修訂安溪鐵觀音感官指標、栽培技術、質量管控,明確安溪鐵觀音產品出廠檢驗項目等進行了深入探討。 福建省茶產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高級工程師劉紹文指出,此次啟動安溪鐵觀音國家標準修訂工作的機會難得,要進一步收集、吸收相關修訂建議意見,確保標準的前瞻性,滿足安溪茶產業未來發展需求;要結合安溪鐵觀音入選中歐地理標志首批保護名錄,同步制定英文版安溪鐵鐵觀音國家標準,助力安溪鐵觀音開拓國外市場。 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院長、全國茶標委副主任兼秘書長尹祎強調,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協商一致,充分體現安溪鐵觀音產品特色,構筑安溪鐵觀音質量保護體系、技術標準體系、產品檢測體系,推進安溪茶產業標準化進程。 據悉,《地理標志產品 安溪鐵觀音》國家標準修訂后,將進一步規范、指導安溪鐵觀音的種植管理、加工生產、品質管控,更加符合國家對茶葉產品的質量安全要求,更加適應當前安溪鐵觀音生產加工需求,更加符合市場消費者需求,完善安溪鐵觀音標準化體系架構,有效推動安溪茶產業轉型升級、躍升發展,提升安溪茶產業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