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市醫院有支老年志愿者團隊 退休不退志 奉獻進行時 晉江市醫院有這么一支特殊的隊伍,她們本來是醫護人員,退休后卸下身上白袍,換上紅色馬甲,組成醫院志愿服務隊,演繹著老有所為的最美“夕陽紅”。寒來暑往,這支隊伍已經走過5個年頭。近日,該院專門為這支特殊的隊伍舉行了一場“退休不退志,奉獻進行時”的慶祝儀式。 為就診患者導診 指導患者使用自助機 盧雪珍曾擔任晉江市醫院護理部副主任,2016年年底,已經退休20余年的她牽頭組建了志愿服務隊。隊伍開始僅有4人,如今發展壯大至51人,年紀最大的80歲,最小的50歲,她們每周一至周五的上午9點至11點開展志愿服務。五年來,這支隊伍累積服務達2126人次,累計志愿服務時長4300個小時。 慶祝儀式上,志愿服務隊成員分享了自己五年來參與志愿服務的心得體會。團隊召集人盧雪珍說:“大家雖然都退休了,但要抽出時間來參與志愿服務并不容易。平凡的事情反復做,就不平凡。簡單的事情反復做,就是不簡單。因為我們都同樣抱有救死扶傷的醫者初心,在志愿服務中發揮自己所學,力所能及地奉獻自己的力量,真正做到退休不退志,離崗不離心。” 在服務中不斷學習 70歲的志愿者莊培玲說,參與志愿服務最大的收獲,就是讓自己一直處于學習狀態中。據悉,自從晉江市醫院搬遷至新院區后,老年志愿者也需要不斷“闖關”學習。 醫院搬遷后,對于很多志愿者來說,路上花費的時間和交通成本都相應增加,但她們每天仍會準時出現在醫院里。從原來熟悉的老院區到300多畝的花園式新院區,志愿者直呼像是走進了迷宮。為了搞清院區內的環境及診室位置,她們或者按圖索驥,或者自己拿著筆記本邊走邊記錄,每天來來回回不知要走多少遍。“母嬰室、自動販賣機、共享雨傘、手機充電處……不僅僅是各個診區的位置,院區內設置的十余項便民設施,都要了然于胸。我們年紀大了,記憶力不太好,只能反復走反復記。”盧雪珍說。 醫院在快速發展,信息化診療服務已貫穿整個就診環節,志愿服務不再是簡單的導診、指路。如何使用手機預約、結算、查看報告等,成了老年志愿者要攻克的“信息關”。對于這支年齡偏大的志愿服務隊而言,著實是個不小的挑戰。不過,她們堅持不會就學、不懂就問,跟上智能化的步伐。 在奉獻中找到快樂 如今,志愿服務隊的成員個個都是“醫院通”,她們精準導診導醫,成為區別于年輕志愿者的重要標志,得到就診患者的廣泛贊譽。 為了保證志愿服務不斷檔,團隊制定了志愿服務機制,在保證每日都有志愿者輪值基礎上,鼓勵其他志愿者根據各自情況安排服務時間。靈活的機制吸引了許多退休同志主動參與其中。“常常會有同事過來說,我退休了也要加入你們的隊伍。每次聽到這樣的話,我都非常開心。”盧雪珍建議退休的同志多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在奉獻中實現自我價值,也能從中找到快樂。 晉江市醫院服務中心副主任柯萍萍說:“這些志愿者多數是原先科室的護理骨干,從錦瑟年華到雪鬢霜鬟,她們踏踏實實地奉獻著自己,用堅守和行動傳遞著溫暖。她們認真接待每一位患者,耐心解答每一個問題,熱情告知每一個方位,事情看起來平凡又簡單,溫暖患者的同時,也溫暖著我們。” (泉州晚報記者 蘇凱芳 通訊員 陳丹紅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