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4月13日訊(通訊員 李文瑞 郭雪萍 本網記者 陳培源)當前正值春耕生產的關鍵時節。眼下,在安溪縣尚卿鄉,當地村民正緊抓農時,對幾片撂荒地進行復墾復耕。 在青洋村的一片撂荒地上,記者看到,幾名村民正在田地里忙活。他們有的在清除雜草,有的在施用肥料,有的在翻耕土地。青洋村駐村第一書記侯光志告訴記者,這片地將近100畝,是去年年底由村集體通過土地流轉而來的。流轉后,該村對其中20畝進行復墾復耕,試種臺灣紅藜麥。 侯光志告訴記者,“因為臺灣紅藜麥第一次在海拔700多米的青洋村試種,由于去年的氣候比較惡劣,冬季氣溫比較低,很多藜麥的存活率不是太高。目前的工作就是在改善土壤構質,再重新播種,再種一次紅藜麥。” “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離復耕地近1公里,如果紅藜麥試種成功,我們將大面積推廣種植,借助冶鐵遺址的影響力,吸引客流,打造農業采摘、鄉村休閑游。”侯光志介紹道。 侯光志表示,從冶鐵遺址到藜麥種植地已經硬化了一條將近800米的水泥路,接下來他們將在周圍打造的一些景觀,包括鄉間路、涼亭、宣傳欄之類。 和青洋村一樣忙著復耕的還有尚卿鄉灶坑村。在該村的一片梯田里,幾位農民正忙著犁地、起苗、插秧,不一會兒,這片水稻就完成了種植。據介紹,這片水田也是去年灶坑村通過土地流轉整理出來的。 灶坑村村委會副主任黃永中介紹,去年種植臺灣水果玉米50幾畝,今年春季種植紅米水稻。今年,他們打算對村里其他200多畝撂荒地進行復耕,種植經濟價值比較高的糧食作物,實現村財增收。 |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