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代表做客演播室 陳培源 攝 主持人:兩位都獲得了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回顧這些年來的工作經歷,覺得有什么樣的成長和收獲嗎?請兩位分別和我們談一談。 粟瓊:27年來,我一直扎根晉江制造業生產一線,踐行 “晉江經驗”,心無旁騖做實業,參與了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蛻變,見證了新時代產業工人成長的激情歲月。特別是2015年,我所在的公司斥資引進自動化新設備、新技術。這是一場自上而下的革新,設備更新,技術更新,人也要“新”,這個過程真的太難了。我曾經帶著員工一起學習操作技術、減少積壓產量,經常連續工作12小時。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我們學會了新技術,優等品率提升5個百分點、生產效率提高了8個百分點。 主持人:真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王老師在通信領域研究了二十多年,有什么體會呢? 王冬玲:通信領域新技術更新快,技術專業類型多,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保持一個較高的學習熱情,理論和實踐相互結合,才能跟上技術更新的腳步。每次新技術的學習、測試,商用過程中的疑難雜癥被攻關解決后,我們都積累了知識和經驗,能力同時得到提升,大家回想起來都是很享受的。在此,要特別感謝公司給予的平臺,以及同事、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 主持人:我們知道,粟瓊還是一名全國人大代表,在履職期間,曾經提交了30多份建議,能講講您的主要關注點嗎? 粟瓊:2018年1月,我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我必須用心用情講好基層故事,真實地反映群眾的呼聲,同時把黨和政府的決策、決定及時傳達給群眾。五年來,我提交了30多份建議,為產業工人代言是我的重要使命,針對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中的難點、痛點關鍵在于高質量技術工人緊缺問題,我先后提交了《關于加快提高一線產業工人素質的建議》《關于加強藍領工人隊伍建設的建議》《關于加強新生代農民工職業發展的建議》等多份建議,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重視。 主持人:我們知道,不僅傳統制造業的轉型面臨許多難點,當前“5G+工業互聯網”正加速融入千行百業,也面臨著許多挑戰,王老師是如何帶領團隊服務泉州本土制造業的智能化轉型升級呢? 王冬玲:2019年夏天,泉州電信組建5G行業應用解決方案創新團隊,主要服務于泉州工業企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這幾年,我們首先從投入小、見效快的5G數字化應用場景入手,讓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增強轉型信心。其次是團隊在初始階段就走進生產線去學習,與客戶反復溝通確認,最后提出全新的5G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項目才得以塵埃落定。經過兩年的成長,我們團隊不管是在技術整合,還是在行業應用解決方案能力的提升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的突破。 主持人:接下來,我們還要請泉州市總工會勞動和經濟工作部部長謝顯能就工會如何做好勞模工匠培育和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介紹。 謝顯能:當前,我市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勞模工匠培育機制。一是“育”起來,不斷完善“勞模工匠”培育機制,促進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二是“樹”起來,健全“勞模工匠”評選命名機制,搭建職工成長成才平臺。三是“用”起來,發揮“勞模工匠”智力優勢和引領作用,助力產業工人賦能成長。 今年以來,我市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作注重走深走實,落地見效。主要圍繞三個方面,一是聚焦“思想引領、建功立業、素質提升、地位提高、隊伍壯大”等五大任務。二是開展“民營企業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提升年”行動,通過建設30家民營企示范點,帶動全市300家以上的民營企業來參與產改工作。三是出臺了《泉州市開展第二批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全面試點工作方案》,圍繞方案把這個工作完成好、落實好。 主持人:感謝謝部長的介紹,感謝兩位優秀職工代表做客我們演播室,分享了感人的一線故事。也感謝各位網友的觀看,我們下期再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