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廂鎮紀委干部在經兜村收集問題線索和建議 (林偉彬 攝) 村務大膽曬群里 振興合力凝聚起 全國美麗宜居示范村莊、全國生態文化村、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安溪縣城廂鎮經兜村這些亮眼的名片中,有一張尤為珍貴——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作為“微信群”信息化監督模式的第一批試點,該村的干部群眾,對村務“裸曬”已習以為常。 “村里的每一項事務、每一筆開支,每一個決策過程,都在群里‘曬’出來。”經兜村黨支部書記孫開明介紹說。 2019年起,安溪縣按照試點先行、逐步推廣、鞏固提升的工作思路著手進行村級“微信群”信息化監督模式的試點,第一批選取54個難點村進行試點;2020年,再選取130個重點村繼續拓展;2021年,在全縣488個村(社區)全面鋪開。今年,進入建章立制、鞏固提升階段。 經兜村不屬于前兩批試點對象,卻第一時間主動要求“進群”,“我們村項目多、涉及資金大,不少還涉及拆遷賠償等工作。剛開始,就有一些群眾質疑,工作不太好開展。所以我們合計了下,干脆也參與微信群公開,讓群眾眼見為實。”孫開明說,事實證明,把信息都透明地公開后,群眾就理解、支持了。他打開“經兜村小微權力信息化監督群”讓記者隨機翻閱,記者發現,該群有452人,每隔幾天,就會有村干部將一些票據、方案等發群里公示。 “哪怕是長期在外的村民、上了年紀的大伯大媽,都能知道、能看懂村里的事怎么做、錢怎么花。”在泉州市區工作的經兜村村民孫先生笑著說,現在,村里做事,許多村民也樂意捐點錢、出一點力。 陽光贏得了信任。初心公園、長者食堂、博物館、圖書館、家風家訓館、楓下書院、紅色書屋、村史館……走進經兜村,隨處可見的“網紅打卡地”吸引著周邊的群眾前來游玩。 “最近兩三年,微信群公開后,鄉親們捐款捐物的熱情比以往更高,僅去年就捐了300多萬元,這些環衛車、電瓶車都是鄉賢捐獻的,對我們村鄉村振興事業助力很大。”孫開明高興地說。 對此,安溪縣鄉村振興局負責人陳永春感同身受。他說,微信群不僅起到了很好的監督作用,還凝聚起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目前,全縣已打造2個省級鄉村振興特色鄉鎮、5個鄉村振興整鎮推進“五好”鄉鎮、30個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和6條市級鄉村振興示范線。(泉州晚報記者 黃寶陽 通訊員 張曉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