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wǎng)8月3日訊(本網(wǎng)記者 陳詩婷 實習生 汪梓裕)在德化縣戴云山上,隨處可見幾只黑雞在青翠的山林里三五成群,“閑庭信步”。若是初來乍到,人們或許不會想到有這么一個人,同這些小小生靈有著很大的聯(lián)系,在當?shù)剞r(nóng)民身后“指點江山”“揮斥方遒”。他叫劉志軍,是一名村主任,也是村里響當當?shù)摹昂陔u司令”。 1972年,劉志軍出生于福建省德化縣。退伍回來后,他一心想要創(chuàng)業(yè),先后做過服裝生意、開過通信設備店。在村民的期望下,他回鄉(xiāng)當起村主任,錨定黑雞養(yǎng)殖業(yè),并帶領群眾闖出了一條致富路。 “能夠為村里的百姓做點事情,作為一名退伍兵,我覺得很有意義。” 歷練軍營,實現(xiàn)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夢 在劉志軍看來,冬天的南平,寒氣就像尖刀一般銳利。 1991年,劉志軍應征入伍,來到了位于福建省北部的南平縣。比起家鄉(xiāng)德化,南平的天氣顯得更冷些。冬日的夜晚,劉志軍常常蜷縮在宿舍的被窩里,身體因刺骨的寒冬而微微顫抖。想起了家里的鄉(xiāng)親,想起了故鄉(xiāng)的土地,再看看當下,劉志軍的眼淚沒老實住,不爭氣地往下掉。 “當新兵的那三個月里,真的是很苦。”劉志軍回憶道,除了忍受寒冷,作為一名軍人,還需要練習戰(zhàn)術。下雨天,雨水和泥土裹挾在一起難解難分。劉志軍就在雨幕下的煤渣地里摸爬滾打,身上常常又濕又臟,還疼痛難忍,活脫脫成了個泥人兒。 “那時候總問自己,怎么會那么苦?”回憶起那三個月光景,劉志軍慨嘆道。不過,閩南人那種愛拼敢贏的精神,激勵著劉志軍和軍營一同成長。軍中鐵令如山,一聲令下,不管再苦再累,劉志軍總是拼了命似地往前沖。這樣的精神,對劉志軍后來的工作乃至生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退伍回來后,劉志軍嘗試做過經(jīng)警、聯(lián)防隊員。但在他的心中,創(chuàng)業(yè)的夢想始終占據(jù)著一席之地。于是在1998年,他開始了做起服裝生意。 創(chuàng)業(yè)之路并不總是一帆風順的。小店剛開不久,引進第一批貨之后,劉志軍的手上、口袋里便空空如也。再一個禮拜,服裝店又得進貨。怎么辦?那時的劉志軍想過很多點子,最后決定先找隔壁朋友借錢。 從軍營走出,劉志軍向來講規(guī)矩。一開始找朋友借錢,都是只借三兩天,一次兩千元,時間到了,就盡數(shù)歸還。一來一往間,劉志軍慢慢地因講信用而贏得了其他人的信任。“每次都按時歸還,那人家下次別說兩千,五千也愿意借了。” 一年后,劉志軍放下了手中服裝的生意,轉(zhuǎn)向通信行業(yè)。憑著之前樹立起的誠信口碑,加之經(jīng)營有方,只兩三年的時間,劉志軍便在德化縣城擁有了五家通信設備連鎖店,成為了一名年入百萬的小老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