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的金磚印 鼎,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特殊的含義,著名的夏朝九鼎就是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征,“以鼎記事”的傳統延綿至今,具有記載國家大事的功用和象征。上海世博會鎮館之寶《世博和鼎》,是世界第一尊純手工制作的大型孤品瓷鼎,以其獨特的藝術價值、科技價值、收藏價值、歷史價值,上海世博會組委會特地為之購買了5.6億元人民幣保險,就是出自中國白陳仁海團隊之手。 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以瓷為媒,陳仁海團隊以“樽”為創意源泉創作出《四海和尊》,是廈門金磚會晤的五件國禮瓷之一,如今在中國白藝術館可以欣賞品鑒: 以中國古代的酒樽為型,整體由樽體、荷花如意耳吊環、谷粒紋乳釘和海水波浪紋構成,用剔地浮雕的方法雕琢突起的弧形原點,狀似谷粒,效果閃閃發光,反映人民對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共同愿望和豐收的喜悅,意在展現金磚各國崛起、蒸蒸日上、吉祥太平的美好前景。 同樣是國禮瓷的《同舟共濟》,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題,以龍舟為基本造型,寓意金磚各國自強不息、溝通江海,薄如蟬翼的風帆,在展示精妙絕倫的德化白瓷材質和燒制技術的同時,象征著金磚會晤是同舟共濟、共榮共生、共建世界和諧的時代大道之行。 金磚會晤用瓷,要體現身份、要體現藝術、要品質高雅,還要有科技集成,更要具備傳世的元素。德化白瓷做到了,所以當仁不讓: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愿景表達,當代中國的大國風范,豐滿鮮明的閩南地域元素,在德化窯千年烈火的加持下,用中國白瓷器向世界展示一個現代大國的文化自信。 實際上,“金磚印”只是德化白瓷近幾十年來,見證和紀念時代大事的榮耀時刻的一個縮影。在中國白藝術館陳設的德化白瓷,鐫刻著香港回歸、澳門回歸、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北京奧運會、新中國成立60周年、上海世博會、二十國峰會等重大時代事件印記,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的國會瓷、國禮瓷和國宴瓷,則讓這個展館檔次再上新臺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