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農不興,無糧不穩”。今年以來,永春縣通過糧食“五新”示范推廣,不斷提高糧食生產能力與安全水平,提升糧食單產與質量,改善耕地地力,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種糧積極性,推動全縣水稻生產不斷向優質化、產業化發展,奮力奪取糧食豐收。 “一噴多促” 抗旱保糧 近日,在湖洋鎮玉柱村,筆者看到一架無人機緩緩升起,在稻田上空來回飛行。所到之處,一陣白霧均勻噴灑,為晚稻送來一場“營養雨”。沒過多久,無人機就完成了整片稻田的噴灑任務。 “我們這邊有200多畝水稻,以前需要4個工人噴灑2天才能完工,今天1架無人機噴了兩三個小時就好了,對于我們來說省了很多工錢,效益也提高了不少。”玉柱村種糧戶陳生發說。 7月以來,永春縣出現高溫少雨天氣,對農作物正常生長造成不利影響。眼下又正值晚稻種植田間管理的關鍵時期和病蟲害的高發期。近期,該縣農業農村局采用無人機智能設備到多地開展秋糧作物抗旱救災,實行“一噴多促”技術,確保秋糧豐產豐收。 “我們帶了相關的技術人員到益民農技合作社開展‘一噴多促’的示范推廣項目。在這里示范推廣成功的話,將在全縣進一步推廣,從而保證全縣秋糧達到增產增收,確保全年糧食生產目標任務順利完成。”該縣農科所所長李婉真說,“一噴多促”是指將葉面肥、植物調節劑、殺菌殺蟲劑等藥劑充分混合,一次性對農作物實施噴施作業,預計每畝可提高產量10%以上。目前永春縣秋糧“一噴多促”工作正在有序推進,該縣農業部門人員將積極深入田間地頭落實各項科學救災舉措,為種植戶做好技術指導服務。 試行新種 促產提質 “我今年種了122畝水稻,預計產量可達到10萬斤左右。”近日,在仙夾鎮田間,收割機來回穿梭,農民們搶抓晴好天氣收割稻谷,一派忙碌的豐收景象。在該鎮種糧大戶林政暉的稻田里,顆粒飽滿的稻穗隨風搖曳,掀起層層稻浪,農機手駕駛著收割機,馳騁在稻田里,收割、脫粒、粉碎秸稈等工序一氣呵成。 得益于該縣農業農村局的技術服務指導和農業機械化發展,今年秋收季,林政暉種植的水稻單畝產量達到1200斤,品質得到市場專家的一致認可。在今年舉行的“永春優質水稻品種品質鑒評活動”上,其選送的2個水稻品種,分別獲得了金獎和銀獎。 “林政暉之前去過日本考察學習,他的理念比較先進,我們引導他引進了一些新品種水稻回來試種,取得了不錯的成效。”該縣農業農村局種植業服務中心負責人尤有利說,水稻新品種的成功,將激勵農戶緊跟市場需求,種植食味優、口感好的優質稻米,推動永春縣水稻種植從品種向品質、品牌梯次轉變,實現糧食提質增效、糧農增收的目標。 永春縣是全省21個產糧大縣之一。今年以來,該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有關糧食安全生產的決策部署,牢牢守住保障糧食安全底線,落實糧食“五新”示范推廣,建立泉州永春八尺農業專業合作社、永春縣湖洋益民農機專業合作社、泉州市永春縣祥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6個市級糧食“五新”示范基地,切實做到抓好新品種推廣、加強新技術指導、開展新肥料試驗、科學使用新農藥、組織新機具服務,實行統一種植模式、統一良種供應、統一肥水管理、統一病蟲防治和統一機械作業的“五統一”服務,全力保障糧食穩產穩增。 截至目前,永春縣糧食生產各項指標均超額完成,糧食播種面積22.2488萬畝,完成計劃21.664萬畝的102.70%。(章阿玲 林藝華) |